以草代木,“点草成金”
近年来,东宝区
积极探索秸秆回收利用新途径
通过茎
借力发展绿色家居产业链
近日,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先后聚焦
东宝秸秆综合利用经验与实践
让我们注意
为秸秆寻找“好出路”
秸秆综合利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就地粉碎还田,一种是从田间回收利用。近年来,随着环保、低碳趋势的兴起,秸秆收集与生态种植、秸秆能源化、秸秆物化的有机衔接备受人们关注。但由于收集成本高、收储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离田秸秆利用率不高,大量秸秆只能粉碎还田。
突破秸秆回收利用壁垒,变“还田作业”为“田外回收”的多元利用。新业态、新商机如约而至。
“稻草人”找上门——
告别“回收难”
“轰……轰……” 9月29日,在荆门市东宝区紫岭铺镇剑泉村,荆门市鸿盛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谢小平驾驶着收割机在稻田间来回穿梭. 收割机之后是打捆机,稻草捆被卷成密实的圆柱体。
收运秸秆是谢小平这两年开始做的新生意。
荆门市东宝区为解决个体农户秸秆收集、包装、运输问题,鼓励和引导拥有机械打包出田的农机手,兼职充当秸秆贩运“掮客” ,上门收运农作物秸秆成捆。在享受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区对新购置的半喂入收割机、方秸秆打捆机、打捆机每台补贴1万元至10万元。在政策鼓励下,谢小平先后购置了5台收割机和2台打包机,当起了“秸秆经纪人”。每逢夏秋收割的季节,与他共事多年的大户来电,他便会前来伺候。
哪里卖那么多稻草?以东宝区为例。该市着力打造绿色家居产业集群,引进培育万华、施耐曼、雅丹等一批板材需求量大的建材家装企业。去年,宏盛合作社回收秸秆约200吨,其中大部分以每吨400元的价格卖给板材加工企业,获利近2万元。
“企业收不到原料,秸秆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培育一支以合作社为主、农户为辅的秸秆‘经纪人’队伍,是稳定秸秆原料利用供应链的关键环节。” “ 东宝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华景介绍,目前,全区已建立秸秆收储中介服务机构46家,吸纳农机操作手近200人成为秸秆“经纪人”。在充分发挥奖补政策引导农户购买秸秆清运机的同时,区级财政拨款230万元购置秸秆打捆机52台,向辖区内秸秆收储市场的合作社、养殖大户或市场主体免费发放。,基本实现秸秆“收储运”全过程机械化。
构建区域性秸秆收储网络——
让加工企业“养活”
一点味道都没有,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草本清香。
走进万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生态产业园加工车间,稻草、麦秸等农林废弃物堆积成山。成床单。它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禾香板”。
据了解,采用禾香板技术,不仅生态效益明显,经济效益也可观。一条禾香板材生产线每年消耗秸秆18万吨,消化农田秸秆50万亩。按亩产秸秆400公斤计算,农民每亩耕地可增收80元左右。2018年项目投产后,遇到了困境:手里有现金,却买不到足够的秸秆。原来,万华板业常年需要储备秸秆30万吨,而当时东宝区的年储备量只有6万吨。
“‘秸秆经纪人’一般就近服务,像万华这样的秸秆食用大户,对原料的需求量大,需要培育更有实力的秸秆收储主体,建立区域性的秸秆收储网络。” 东宝区农机发展中心主任舒亮说。
另一系列政策配套:东宝区对新建钢结构面积500平方米的秸秆收储点一次性补助5万元,每增加100平方米补助1万元;一吨秸秆补贴20元。
政府充当“媒人”,万华董事会很快找到了合作伙伴。公司投资900余万元,在东宝区牌楼镇建设了一个万吨级秸秆收储中心——荆门市京农秸秆收储中心。除占地33亩的中央仓库外,该中心还在东宝区拥有13个秸秆收储网点,并与8个县市区的市场主体共同建立了区域性秸秆收储中心。襄阳、宜昌。2019年年收储秸秆10万吨以上,实现利润400万元以上。
稻草堆满宝物——
产学研一体化“点草成金”
秸秆添加饲料、秸秆生物质燃料、秸秆有机肥……在钟祥市文集镇展厅,记者还看到了各种秸秆加工产品。
“稻草堆满宝物。” 该公司负责人李有志表示,吸管产品的市场价格与国家环保政策的实施密切相关荆门秸秆回收利用,前景非常好,但必须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和产品规划。2013年,公司开始关注生物质燃料和生物有机肥领域。通过对市场的不断考察和技术的改进,直到2019年公司的产品线才得以理顺。目前,公司生物质燃料销售价格为每吨700-1000元,低于天然气和煤炭。废物可再利用以生产有机肥料,以及由秸秆发酵制成的青贮饲料产品。今年预计实现产值1.3亿元。
记者从全省秸秆综合利用与项目管理培训班获悉,目前荆门秸秆回收利用,我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条件日趋成熟。各地正在积极引进和培育这样的秸秆利用加工企业。
科技创新是突破发展的关键。省农业农村厅透露,今后我省将充分利用农业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突破水稻、麦秸利用难题,实现水稻、麦秸利用稻草和麦草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合算的。固化成型、秸秆制气、秸秆液体燃料等能源利用,在秸秆代木、纤维原料、生物基新材料等原料利用方面,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技术难题,促进更多秸秆资源化。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彤彤晨曦通讯员姜秀萍)
让稻草“点草成金”
自2015年湖北禁止秸秆露天焚烧以来,各地通过市场化手段,激发各方参与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眼下,正是水稻收获的季节。秸秆这个曾经是田间“大难题”的秸秆,进厂就摇身一变成为新型环保产品。
记者在荆门市东宝区剑泉村看到,一台收割机在稻田间来回穿梭,后面跟着耙子和打捆机。这些草垛即将被送往全国单体产能最大的无甲醛添加秸秆生态板生产线。在生产线上,稻麦秸秆经过烘干、粉碎、筛分等10多道工序,变成一张张生态板。
去年,万华板生产“禾香板”24万立方米,消耗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近30万吨。秸秆收储季节性强,万华板业“吃不饱”,怎么办?为提高秸秆收集效率,荆门探索培育了一支以合作社为主、农户为辅的秸秆“经纪人”队伍,解决了个体农户的秸秆收集、包装、运输难题。此外,还对秸秆的“收、储、运、用”给予财政补贴。秸秆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农民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即将出台的《湖北省农村能源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实现秸秆利用上下游资源整合和产业整合。一批年产值过千万元、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实现了我省秸秆综合利用全覆盖,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
(湖北广播电视财经媒体记者 姚涛 王菲 京门台通讯员 蒋修平 责任编辑 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