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志宏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废旧轮胎(固态污染源)产量增长迅速,每年轮胎超过3亿条,当量重量已超过1000万吨。提高废旧轮胎的综合利用率,是对这些“固废”进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有效途径。对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促进橡胶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节约橡胶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并逐步消除“黑色污染”。“十四五”伊始,废旧轮胎回收利用需乘势而上,
搭乘生态文明建设快车
废旧轮胎(橡胶)从机器的这一端进入,出来时已经转化为再生油、炭黑、钢丝等产品。裂解率超过99.5%。此外,烟气排放指标均达到所有项目所在地最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该套设备为主导产品,其工业连续式有机垃圾热解生产线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旧轮胎的翻新再利用,废旧轮胎(橡胶)的回收利用,“吃出来,挤出来”,实现废旧轮胎的“减量化、再利用、循环利用”,正是这个行业的使命。恒宇环保的技术研发是这个行业技术创新的一个缩影,也见证了整个行业从量到质的转变。
仅以废旧轮胎(橡胶)热裂解处理为例,中国轮胎再生利用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对策,约有100万吨废旧轮胎(橡胶)经过热裂解处理(不含“土炼法”) ). ”;其中,连续式自动裂解设备加工能力约15万吨),是行业“十三五”规划2020年50万吨的两倍。
“十三五”是整个行业的重要转折点。目前,我国废轮胎综合利用已初步形成旧轮胎翻新再制造、废轮胎再生胶生产、废轮胎胶粉生产、废轮胎(胶)热裂解四大板块。废旧轮胎回收利用产业链初步形成。.
过去,由于行业传统工艺和设备在处理废旧轮胎(橡胶)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问题,被誉为“黑色污染”的发源地。到“十三五”末,整个行业形势得到有效改善。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废旧轮胎综合利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轮胎再生利用协会会长朱军表示,“十三五”期间,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整个行业的产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产品由由量增转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显着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十三五”期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产业政策,支持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发展。到2020年底,相关重要规范性文件多达10个,其中70%是2017年之前出台的。文件的宣贯和执行,不仅促进了行业共识的形成,也成为产业绿色升级的驱动力。“黑色污染”正在褪“黑”,行业进入“绿金”时代。
迎难而上推进全面绿色转型
得益于绿色技术研发的进步,我国废旧轮胎综合利用正逐步转变粗放式增长方式,在改变“黑色污染”和“二次污染”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改善。
目前,我国大部分大中型再生胶生产企业基本实现了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的综合治理;再生橡胶和环保助剂生产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行业向低碳绿色转型提供了转型契机;采用连续自动裂解技术处理废旧轮胎(橡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操作安全问题,已成为行业共识。
但无法回避的是,行业发展仍面临较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据该协会2020年调查统计,在废旧轮胎综合利用的四大领域中,环保压力依然位居前列。有企业反映,只要当地空气质量不达标,环保部门就会勒令停产。环保“一刀切”的现象比较普遍。环保审查日趋严格,企业整改压力较大。
4月23日,在中国轮胎再生利用协会召开的行业绿色发展座谈会上,有企业表达了同样的担忧:“环保部门对整改要求非常严格,一个细节都不会放过。” “我们的整顿资金投入太大了,大了,有点吃不消了。”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是一个“伪”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现实面前,很多企业都有清醒的认识。
“抱怨没有用,只能迎难而上,再不整顿,就只能关门走人了。” 山东某企业代表说。
“我们需要在生产过程管理上下功夫,提高安全水平。”河北一位企业代表说。
“环保只会越来越严,一定要做好环保评级,让企业规范发展。” 吉林某企业代表说。
以再生橡胶领域为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相关标准《再生橡胶及其制品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已经完成,即将发布。中国轮胎回收利用协会参与了本环保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大量的行业数据和建议。中联认证中心人士介绍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对策,制定再生橡胶及其制品环境标志标准,可以引导标准的运用,树立再生橡胶及其制品的环保榜样,推广绿色产品和环保工艺,
不抬头看路,就走不远。转变生产方式和推进科技创新可以同步进行,持续推进产业绿色转型,促进产业和产业全面绿色转型。
在朱军看来,“十四五”期间行业发展要以绿色发展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以创新发展为驱动,以废旧轮胎资源化、无害化利用为目标,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的产业。符合国情,可为世界轮胎回收产业发展提供借鉴的“中国方案”,为保护人类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加快建设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体系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的基本方略。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要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和“低碳”目标。中立”,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今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印发,对提高资源产出和循环利用率提出要求回收废旧轮胎和其他可再生资源。
目前,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卡脖子”问题。4月22日,在中国轮胎回收利用协会年会上,有专家表示,废旧轮胎具有资源属性、环保属性和经济属性,涉及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公共服务领域是一项半公益事业。依靠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轮胎生产者(消费者)责任延伸制度缺失。
朱军指出,国家尚未对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进行专门立法,缺乏利用法律、市场和技术来控制环境污染和社会资源浪费;尚未建立“污染者付费,用户补偿”的回收加工费补偿制度。如何在法律框架下建立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管理运营模式,成为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亟待解决的问题。
标准化的废旧轮胎回收体系尚未建立,是规模化、规范化企业头疼的问题。有企业告诉记者,废旧轮胎的回收大多是自然人、小商贩和小贩自发购买、自由交易的。在利益驱使下,无序竞争,层层倒卖废旧轮胎资源,推高废旧轮胎市场价格。其后果是,一些规范企业难以获得废旧轮胎资源,或承受不起回收废旧轮胎的高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且橡胶资源的不规范处置也造成了资源浪费,更容易形成环境的“次生环境”。二次污染”。
制度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更重要的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朱军表示,行业“十四五”接力“十三五”未竟事业,继续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建立健全水资源综合利用法律法规体系。废轮胎、废轮胎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推进轮胎翻新再制造技术质量保证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改革没有回头路可走。方向明确,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整个行业的绿色转型势在必行,势必加速。其中,还需要政府、社会、行业组织、企业通力合作,共同推进我国废旧车轮综合利用的碳减排事业。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