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回收行业在中国一直是一个特殊的边缘行业。 不可否认,垃圾回收行业在帮助百姓致富的同时,也为中国的循环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不管它如何发展,这个行业仍然会被社会区别对待。 近年来,随着环保督查等因素,垃圾回收站逐渐退出市区。
中国特色的回收产业
拾荒者和垃圾收集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业。 根据美国学者长达12年的调查数据废旧物资回收行业状况,全球捡拾垃圾人数最多的前5个国家分别是:中国(600万)、印度(100万)、巴西(50万)、哥伦比亚(30万)和火鸡(100,000)。
现在,中国近一半的铜、一半以上的纸和近 30% 的铝来自可回收垃圾。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01年至2011年间废旧物资回收行业状况,金属回收为我国节约煤炭资源1.1亿吨,减少矿产资源开采90亿元。 同样在这十年间,中国大力回收废铝,从而减少了5.52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清道夫必须与这些数字有关。 他们付出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将交叉污染的可回收物分拣、分拣、收集、运输,以便再次作为生产原料。
据调查,从事垃圾回收行业的人均月收入可达3000至5000元,一些拾荒者在家乡购买了10万至20万套商品房,或新建楼房。 一些外地捡垃圾的人甚至会介绍老家的亲戚朋友一起捡垃圾。 一些家庭继承了父亲的生意,开始了规模更大的垃圾收集业务。 不过,其中也有一些“见天吃”的因素在里面。
在城市边缘变废为宝
人口基数大的大老城区、人口密度高的老城区附近、城乡结合部设立的仓库,都是拾荒者选择的目标。
拾荒者有双重耻辱:外来工与垃圾打交道。 与农民工不同,他们可以在城市扎根,享受城市文化和基础设施。 他们居住在城市边缘的郊区或城中村,地租越高,他们搬的越远。 他们不断远离城市现代化,大都市既需要他们又排斥他们。
城市拾荒者既不属于现代工业、城市企业或经济部门,也不属于传统农业领域。 他们没有纳入国家的治理体系,也没有城镇户籍和福利。 他们省吃俭用,将大量积蓄寄回家乡供养子女。
其实,在废品回收行业工作,对身体的伤害是比较大的。 在没有防护工具的情况下,长时间接触金属会对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造成明显损害,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生育能力丧失。
拾荒者没有单位,单独工作。 就像野外的大自然一样,资源是公共的。 要想做生意,就需要分地盘。 区域垄断成为重要特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地盘,只要有外人进来,就会被视为“闯地盘”,这在业内是不允许的。
规范回收行业已成必然趋势
清理整合城市大量排放的垃圾,推动垃圾回收产业链,让可回收物在没有政府支持的情况下得到回收利用,垃圾回收行业的不为人知的贡献是绝对的。
然而,处于“三无”状态(无营业执照、无资质证书、无合法场地证)的垃圾回收站处于正规垃圾处理体系之外,“脏乱差”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根深蒂固,还存在一些严重的安全隐患。
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我国开始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垃圾回收站的整治是重要项目之一。 垃圾回收站区域化、标准化是发展趋势,调整在所难免,垃圾回收站需要提前做好心理和实践准备。
废品收集站的未来发展
未来五年,垃圾收集站必将朝着合理化、清洁化、机械化的方向发展。 每个城市都会有专门的垃圾收集站聚集地,也许会形成一个产业园区,大型垃圾收集站会兴起。 此外,线上线下将取代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互联网将渗透到再生资源行业的各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