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电机大学学生组成的大学生创业团队“E·link”大学生创业废旧衣物回收利用,其线上旧衣回收项目获得200万元天使轮投资。 本轮融资将用于打造校园智能回收箱市场。 休学的两位创业推动者也回到学校继续学业。
“E-link”是由上海电气工程学院三名学生桓恒伟、张宇豪和季银鹏组成的创业团队。 他们现在给自己贴上的标签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他们决定回收废旧衣物,以环保的方式进行处理。
这个团队成立于2016年3月,成立2年多以来,团队一直处于不断试错、不断探索的模式。
成立之初,他们首先做的是互联网+共享经济。 他们首先尝试了“共享电动汽车”项目。 他们利用大学生的电动车,搭建了一个共享电动车的手机APP平台。 有需要的同学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租用。 但经过一年的维护,该业务因资金和业务扩张等原因终止。
随后他们启动了“共享巴士+户外出行”项目。 但由于后期开发困难,半年多的尝试未能继续。 但团队的核心成员并没有放弃,一直在寻找新的项目。
为了继续创业,2017年3月,大三的桓恒伟和季银鹏选择了退学。 许多在校学生也加入了他们的创业团队。
■ 外出赶集照片
项目负责人桓恒伟表示,创业绝对不是一场浪漫的游戏。 只有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创业的不易,创业的艰辛。
“跑市场的队员每天都在奔波,尤其学校在临港,坐16号线一个小时,资源不丰富的时候,就得自己找。”写了几十页,一次坐在电脑前几个小时。”
初期,因为业务不够多元化,成员不够多,每个人都需要身兼数职。 他们在创业期间也经历过多次绝望。 他们耗尽了运营资金,到处欠下了很多债务,还因为交不起房租而被“雇”出办公室。
队员换了一波又一波,但都因为看不到希望而退出。 一时间,公司只剩下三位创始人。 一步步操作很难,但他们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今年3月,他们又找到了自己的创业方向。 经过市场调研和实践发现,旧衣服回收率极低,每年产生4000万吨废旧衣服,旧衣服回收率不到10%。 如果每年全部利用废旧纺织品,可减少8000万吨二氧化碳,可减少三分之一的棉花种植面积。 旧衣服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是无法估量的。
在一些人为穿什么衣服发愁的时候,一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却没有一件像样的冬衣。
■ 捐赠甘肃省平凉市大寨回族桐嘴小学照片
正是基于“环保+公益”的理念,宜恋团队再次踏上征程。 在团队的不断努力下,打造了一个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线上旧衣回收平台。 在上海、浙江、江苏开展旧衣免费上门回收。
现在,该团队每周回收大约一顿旧衣服。 将回收的衣物统一分类分类,让每件衣物都有适当的归属。 对适合捐赠的,经过清洁消毒后,联系官方和靠谱的团体,精准捐赠给需要的人。 若不宜捐赠,将送往有资质的工厂回收,再制成再生纱线、拖把等再生产品。 少量夏季服装出口到非洲用于国际援助和改善第三世界贫困地区的衣着。
迄今为止,亿联公益捐赠点已覆盖全国至少60个城市大学生创业废旧衣物回收利用,向青海、甘肃、河南、新疆等贫困地区捐赠物资。
桓恒伟告诉记者,下一步,创业团队正在研发智能回收箱,首选设置在大学校园内。
“我们正在研发的智能回收箱,不仅有收集旧衣服的功能,还可以回收各种废弃物品,比如废纸、废塑料、废旧电子电器、大学生不要的书本课本等。”用户扫描二维码打开舱门,将废纸等放入投递口,机器自动计算重量和价格,确认后直接支付,一切都可以在手机APP上操作。”
宜恋团队先后获得上海市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企业组最佳公益奖、互联网+上海赛区铜奖、海纳百创一等奖等荣誉。 群盛创投10万元,夏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种子轮投资。
除了团队成员的不断坚持和努力,创业的过程也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帮助。
“这一突破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帮助。” 桓恒伟表示,球队首笔12万元的风险投资由学校提供。 该项目的指导老师秦国庆老师在团队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帮助。 在伊莲资金短缺的时候,他依然看好伊莲,投入资金帮助伊莲渡过难关。
上海电机大学大力倡导和支持创业。 不仅提供各类创业大赛、创业路演供学生展示,还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推荐。 智能回收箱项目将从电气工程学院回收试点开始,扩展到上海市20所高校、全国100所高校和社区。
桓恒伟和团队成员表示,现在是创业的黄金时代,创业注定要迎难而上,坚持不懈,不断努力,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不断求索。 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会有更大的收获…… 现在他也和队友们一起返校,继续完成高三的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