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乙方  三农  工业机器人  二手挖掘机  二手数控车床  上海进口报关公司  二手工程机械  2022  二手反应釜  二手机械进口报关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就《上海市“零废弃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公开征求意见!

   2023-01-30 互联网佚名1840
核心提示:日前,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就《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方案》提到,全市固废产生强度稳步下降,资源化利用体系显著优化,无害化处置能力全面保障,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范,数字化全面赋能固废全域治理,“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统筹协同、高效安全的固废治理体系。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上海新建物资回收利用公司_切割废砂浆回收利用有哪些公司_中国物资再生利用燕郊有限公司

日前,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就《上海市“无废城”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方案》提到,全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资源利用体系明显优化。 无害化处置能力充分保障,环境风险有效防范,数字化全面赋能全区固废管理,“无废”理念深入人心,总体协调、高效、安全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环境国际大都市初步建成。 固废管理系统。 到2025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静安区、长宁区、宝山区、嘉定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区、临港新片区基本建成“零废弃城市”。 完成相应的“零废弃城市”建设任务,在重点工业园区和工业企业开展“零废弃”示范,实现全市初级生活垃圾和城镇污水厂污泥零填埋。 到2030年,全市固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固废近零填埋,全区“无废城市”建设稳居全国前列。

关于公开征求《上海市“零废弃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有关单位和个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市十二大提出“高标准推进‘零废弃城市’建设”,环保部等18个部委生态环境 “十四五”期间“零废弃城市” 根据《城市建设工作方案》要求,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发改委改革委等有关部门起草了《上海市“零废弃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欢迎个人提出意见和建议,请将有关意见以书面形式发至我局或发送至联系人​​信箱,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十二月一日 2022 年 6 月 6 日。

联系人:陈晓亮

地址:大沽路100号(市政大楼); 邮政编码:

电话:(021); 传真:(021)

邮件:

附件:上海市“零废弃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

2022 年 11 月 29 日

上海市“零废弃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海新建物资回收利用公司,市十二大提出“高标准推进‘零废弃城市’建设”,环保部等18个部委生态环境 “十四五”期间“零废弃城市” 根据《城市建设工作方案》要求,结合上海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一般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十九届、十九届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上海工作,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上海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统筹城市发展与固废治理,注重治污协同效应减量减碳,大力推进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加快固废管理体制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助力城市全面绿色转型,谱写和谐共生的美丽上海新篇章人与自然。

(二)基本原则

系统思维,精准施策。 坚持减量化、循环利用、无害化原则,着力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统筹实施“零废弃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创新推进“零废弃团体(企业) )", "建设“无废园区”,最大限度地减少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充分发挥减污减碳的协同效应。

能力匹配,高效安全。 立足城市当前需求,着力解决结构性短板,着眼长远发展,构建总量匹配、结构协调的利用处置能力体系; 激发市场活力,强化智慧监管,实现固废高效安全收运。 牢牢守住处置安全底线。

功能复杂,设施共享。 理顺政府与市场、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的关系,充分保障设施用地,以技术与标准相适应的原则统筹推进。共建共享各类固废设施,打造集约化、节约型固废分类收集转运、利用处置综合配套基地。

分段协同,多维度共治。 加强顶层系统设计,加强横向、纵向、区域统筹联动,统筹落实“零废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 传播“不浪费”理念,培育“不浪费”文化,推动政府、企业和公众广泛参与,加强社会监督,营造全民行动的良好氛围。

(三)建设目标

全市固废产生强度稳步下降,资源利用体系显着优化,无害化处置能力充分保障,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范,数字化全面赋能固废全球治理,“不浪费”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同。 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整体协调、高效、安全的固废管理体系。 到2025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静安区、长宁区、宝山区、嘉定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区、临港新片区基本建成“零废弃城市”。 完成相应的“零废弃城市”建设任务,在重点工业园区和工业企业开展“零废弃”示范,实现全市初级生活垃圾和城镇污水厂污泥零填埋。 到2030年,全市固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固废近零填埋,全区“无废城市”建设稳居全国前列。

二、主要任务

(一)巩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引领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 不断完善以约束为主、激励为辅的垃圾分类制度。 开展街镇垃圾分类综合评价,将垃圾分类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信息平台,建立全过程计量体系。 巩固优化“两网融合”回收体系,持续推进点站标准化升级,落实低值回收物补贴政策,提升重点企业集聚和服务能力。 规范危险废物管理。 坚持水陆统筹,加强江河湖泊水面日常清洁,加强海堤、堤防等区域管理,及时清理水面漂浮垃圾。 到2025年,全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长效机制和全程分类收运处理体系。 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和回收率分别达到95%和45%,垃圾分类始终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专栏1 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

分类提质增效重点行动。 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规范社区分类配送。 结合“美丽家园”建设,推进小区垃圾处理点、垃圾房升级改造。 全面推进道路垃圾桶改造,完善公共场所分类处置指导办法。 奉贤区深化生活垃圾分类源头责任制,在区级、村级探索推广“三级桶长制”。 长宁区在轨道交通、车站、机场等人流量集中、具有窗口示范意义的公共场所,推动打造一批典型、领先的垃圾分类示范模式。

集转设施区域集约化建设模式。 临港新区推进小型加压站、“两网合一”站和其他小型环卫设施(如教室、公厕)等相结合,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情节的发展。

促进绿色消费。 建立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进绿色产品认证。 有序禁止和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深入推进蔬菜规模化养殖场就近源头减量湿垃圾,加大清洁蔬菜营销力度。

倡导光盘行动,适度有序,对餐厨垃圾收费实行阶梯式措施。 加快推进商品包装和邮件快递包装减量化、绿色化、可回收利用。 到2025年,全市电商快件不再分装,快件包装回收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鼓励发展线上线下多类型二手交易市场,促进电子产品、家电、图书、奢侈品等二手商品再利用。

上海新建物资回收利用公司_切割废砂浆回收利用有哪些公司_中国物资再生利用燕郊有限公司

全面实现初级生活垃圾零填埋。 按照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置并举的原则,继续推进宝山、浦东海滨等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和老港、宝山湿垃圾二期工程建设。 在老港、闵行、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崇明等地区新建一批湿垃圾集中处理设施。

焚烧处置中试库存废物。 到2025年,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稳定在2.8万吨/日,湿垃圾处理能力达到1.1万吨/日,充分保障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需要。

(二)加强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化和高效利用,推动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推动产业绿色升级。 继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动态调整淘汰5家落后产能。 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推动化工、医药、集成电路等行业清洁生产全覆盖。 到2025年底,完成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将超过1000家。

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目录,支持企业采用固体废物减量化技术。 持续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建设,创建绿色制造示范单位200家以上,创建一批国家级示范单位。

专栏2 工业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与资源化重点工程

临港新区源头减量机制建设优化各产业园区企业准入制度,完善企业准入负面清单,将工业固废单位生产强度纳入产业准入评价考核依据。 建立健全企业固废产生和排放的定期公示制度,让社会公众“看得全”“懂”“看得见”,对各企业固废产生强度进行排名,促进公众监督和企业源头减量。 力争到2025年工业固废强度降低20%,同时实现总产值翻两番。

嘉定区汽车产业全生命周期“无浪费”示范。 在设计上提倡轻量化和模块化,提高产品的拆解性和易拆性,在生产上推进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在销售上打造“无废4S店”,在汽车维修中完善二手配件建立和完善汽车产品和动力电池回收拆解环节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鼓励建设优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项目。 到2025年,汽车回收率达到97%,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回收率不低于7%。

推动主导产业绿色发展。 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行业建设10家国内标杆绿色工厂,在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时尚等高端产业形成10条具有代表性的绿色供应链消费品。 松江区绿色制造循环示范。 全面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示范建设,构建园区、企业、产业间物资闭路循环利用体系,深入推进长三角“6+X”产业集群建设 G60科技创新长廊,在经济开发区推进物料循环包装,鼓励食品饮料加工业减量污泥。 到2025年,松江区绿色制造水平显着提升。

奉贤区“零碳零废弃”园区试点建设。 持续优化“东方美谷+未来空间”现代产业体系,聚焦专业美妆、食品、医药产业定位,加快东方美谷产业向高价值链、低产值延伸废物链。 在上海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零碳零废弃”园区建设试点,提升园区循环利用水平。

深化工业园区循环化内涵。 深化产业园区循环补给链改造。 建立产业发展规划或项目准入落地区固废利用处置设施实施支持机制。 鼓励在上下游产业链紧密的大型工业园区试点建设“零废弃园区”。 上海化工区率先推进2023年底前“零废弃园区”建设,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提高一般工业固废能源综合利用水平。 推进冶炼废渣、脱硫石膏、焚烧灰等大宗工业固废高水平、充分利用。 加快发展废钢短流程炼钢,推动废钢等废金属就地资源化利用,打造全国领先的废钢产业供应链平台。 构建动力电池全产业链追溯管理回收网络体系,落实汽车生产企业和动力电池供应商主体责任; 拓展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应用场景,促进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工艺、装备和产业发展。 到2025年,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和处置量实现零增长,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5%。

(三)着力推进建筑垃圾充分利用,促进城乡环境清洁优美

推广绿色低碳建筑。 严格落实绿色施工技术相关要求,推进节能工地建设。 推广装配式建筑,应将新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纳入其中,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使装配式建筑成为上海的主要建筑方式。 全面实施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标准,全市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按照绿色建筑基层及以上标准建设,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等政务用房投资5000平方米以上项目,按照五大新城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超高层建筑、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实施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体系。 按照“统筹中心城区和郊区自给自足”的原则,加快老港口基地优化加固和浦东、普陀、嘉定、金山、崇明、松江等区回收房屋拆迁改造。装修垃圾变资源。 到2025年,全市资源加工能力达到1420万吨/年,资源加工率达到75%左右。 按照“市场导向、政府支持”的原则,推进废弃混凝土的充分利用。

实现工程泥浆源头干化,末端达标消耗。 按照“立足城市、水陆两利”的原则,完善工程土方消纳利用体系,将横沙东滩等项目建设为市级工程土方综合利用消纳点,建设生态廊道以及郊区的土地整理。 增加工程土方消耗空间。 到2025年,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3%左右。

(四)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建设,筑牢城市环境安全底线

优化危废利用处置能力结构。 加强科研机构、学校等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 推进收集、转运、贮存专业化,提高汽修行业和小微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收运服务能力。 推进重金属污泥、危险废物焚烧灰渣、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等无机危险废物多渠道利用处置,加快水泥窑协同处置设施建设。 到2025年底,力争生活垃圾焚烧二次污染物填埋率控制在2%以下。 巩固和提高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能力,确保全市焚烧处置能力充足富余。 深化危险废物“点对点”利用等免责管理。

建立平战结合的医疗废物收运处置体系。 统筹提升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持续完善医疗废物分类收运体系,畅通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运处置“最后一公里”。 完善医疗废物应急收运处置体系,将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列入本市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设施名录; 纳入重大传染病疫情领导指挥体系,保障必要的人员、车辆、设备、物资、场地、处置设施等。加强医用塑料、玻璃瓶等医疗卫生机构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

(五)以高效安全处理为重点,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城市污泥规范化处置

加强农业废弃物多元化利用。 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因地制宜配置就地就近的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 扩大农作物秸秆的田间利用。 到2025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左右。

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农膜回收利用,基本实现全量回收。 加强粪便还田利用过程监管,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升级改造。 到2025年,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8%左右。

专栏3 崇明区现代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

秸秆:依托33个大型蔬菜基地,推动建立全覆盖秸秆堆肥处理系统; 推广利用芦笋根酿造啤酒,一期建设芦笋原浆提取生产线和畜禽饲料加工生产线,年处理芦笋废料1.3万吨,生产芦笋原浆2160吨,畜禽饲料1.2万吨。

畜禽粪便:畜禽粪便收储系统覆盖率保持100%,畜禽粪便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保持100%。

农膜:示范推广多用途农膜、行间覆盖等技术,以绿色农资网络卖场为膜回收点,构建“谁销售,谁回收”的生产者责任延伸体系.

农药包装废弃物。依托供销社,建立健全农药绿色采购、销售配送、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一体化投入管控体系,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保持100%。

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进上海“绿色田园”现代畜禽养殖产业区和高端设施农业产业区建设。 是循环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妥善处理污泥。 结合污水厂建设和扩建,完成浦东​​、嘉定、青浦等区污泥干化焚烧设施建设,推进燃煤电厂污泥与垃圾焚烧厂污泥混合燃烧,实现零填埋到2025年,全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量基本实现。新建一批沟渠污泥处理设施,新增处理能力约10.5万吨/年。 实行清淤全过程、全覆盖跟踪监管,严格规范河道疏浚底泥消耗和处置。

(六)以“一网统管”为驱动,实现固废监管协同高效

推进固废智能协同监管。 拓宽线索发现渠道,完善一线日常巡查制度,提高固废环境污染问题发现处置能力,形成固废污染“一物高效处置”。 依托“一网统管”城市交通系统,各部门固废管理系统互联协同,实现固废领域“一屏看世界,一网管全城”。 加强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和在线监测、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加强长三角地区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联防联治。 深化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联防联治机制。 推进固体废物转移跨区域合作,完善长三角地区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白名单机制。

切割废砂浆回收利用有哪些公司_上海新建物资回收利用公司_中国物资再生利用燕郊有限公司

加强长三角地区废旧物资回收协调。 全面推行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电子联单系统上海新建物资回收利用公司,推动危险废物跨省转移信息实时共享。 探索建立长三角地区工程渣土统筹消纳共享机制,有序规范推进工程渣土跨区域消纳。

(七)加强城市联动和科技创新,构建高标准利用处置能力体系

设施布局经济集约,容量共享。 按照功能复合、集约节约的原则,加强中心城区各类固废集中转运体系建设,推动各类固废利用处置设施在城市集聚,实现统筹规划和集约化。各种设施的共享。

专栏4 固体废物处置综合保障基地(资源再生产业基地)

老港生态环保基地。 老港生态环保基地设施容量涵盖干垃圾、湿垃圾、一般工业固废、危废、医疗垃圾、拆迁装修垃圾、粉煤灰、污泥、焚烧炉渣、低废等固废。 - 再生资源增值,拥有多种利用、焚烧、填埋处置工艺,是全国处理能力最大、种类最全、处置工艺最丰富的固废利用处置综合基地。 到2025年,老港基地基本建成全市综合生态环保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打造具有上海特色的百年固废资源化利用保障基地。

松江区天马无废低碳环保产业园。 松江区天马无废低碳环保产业园建设了生活垃圾、湿垃圾、建筑垃圾、污泥等固废利用处置设施。 后续计划还将建设危废、湿垃圾等项目。 园区可对蒸汽、废水、废气、固废等能源、资源和管理进行协同,实现充分协同共享。

崇明区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园区。 崇明区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园区建成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餐厨垃圾、动物尸体等固体废物处置设施。 后续计划还将建设畜禽粪便、生物质、湿垃圾、可回收垃圾等。 垃圾、一般工业固废、建筑垃圾等综合利用设施,力争实现世界级生态岛处置设施“固废不离岛”的配套配套。

推进多源头固体废物协同利用处置。 做大做强废塑料、废玻璃等地方龙头企业,培育固废分选、回收、粗加工平台型企业。 按照技术可行、环境污染、风险可控的原则,鼓励各行业协同利用处置固体废物。 实施燃煤电厂和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共同处置城市污泥、工业固废、建筑垃圾残渣。 探索钢铁、电力等工业炉窑协同利用处置。

推动设施提质增效持续提升。 上海市资源再生利用企业发展名录动态评选发布。 研究开展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绩效评价,不断提高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水平。 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优先采购回收再利用产品。 适时修订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筑材料应用标准。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筑材料应当符合相关产品和应用标准。 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配套政策,推动符合资源化利用标准的建筑材料在工程项目中得到有效利用。

(八)统筹推进“无废细胞”建设,营造多元共治的良好社会氛围

突出重点行业企业引领示范。 到2023年底,宝武集团将制定“绿色无废城市钢厂”实施方案,加大宝山基地固废回产和产品外协利用力度,提高冶金炉具资源化利用能力。 - 处理固体废物。 到2025年,废钢利用率力争达到15%以上; 围绕中石化“零废弃集团”建设要求,上海石化详细制定了​​“零废弃企业”实施方案,打造石化行业“零废弃”标杆; 上海城投集团要制定“零垃圾群”实施方案,进一步夯实全区“零垃圾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推进垃圾等二次垃圾近零填埋生活垃圾和污水厂污泥焚烧灰。

加强信用机制建设。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鼓励公布固体废物相关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单位名录,畅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渠道。 全面推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建立健全企业环境信用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制度。 依法公开企业环境信息,研究完善固体废物相关信息公开制度。

建立“无浪费文化”。 结合绿色创建、低碳创建、美丽街区等行动,研究制定相关“无废细胞”创建标准和评价指标,有序推进零废弃机构、零废弃社区、零废弃校园、零废弃商场、零废弃餐厅、零废弃酒店、零废弃景区、零废弃医院等“零废弃细胞”的建设,将为建设“零废弃”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零废弃城市”以点带面。

专栏5 “无废电池”建设重点项目

古韵江南。 建设“无废”朱家角古镇、莲塘古镇、金泽古镇、南翔古镇、古驿园。

开放融合。 打造“零废弃进口博览”、“水乡会客厅”、“零废弃上海国际赛车场”、“零废弃欧莱雅”、“零废弃星巴克”等一体化建设成果长三角都有展示。

生活和工作的好地方。 建设“无废”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广富林文化遗址、泰晤士小镇、上海影视乐园、上海欢乐谷、松江大学城。

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依托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零废弃城市”建设。 各区及相关管委会(以下简称各区)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协调机制,认真落实属地责任。 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强化责任落实

制定“零废弃城市”建设成效评价机制,将“零废弃城市”建设纳入污染防治成效评价。 已列入国家“零废弃城市”建设名录的有关区,将稳步推进“零废弃城市”建设,作为样板市、区规划。 市有关部门、区政府应于每年1月底前向市生态环境局报送年度“零废弃城市”工作总结报告。

(三)强化设施用地保障

将固体废物分类收集、中转贮存、集中利用处置设施纳入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范围,确保设施用地。 对产业发展的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各区应至少拿出本区规划工业用地的1%用于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企业。

(四)加强金融保障

加强资源配置和统筹,确保“零废弃城市”建设重点支出,加大对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支持力度。 推广应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等绿色金融工具,鼓励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拓宽融资渠道。 落实好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五)加强科技支撑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固废减量化和资源化关键技术研究,支持钢渣、废酸、废有机溶剂、废活性炭、工业污泥、废盐、湿垃圾、建筑垃圾、污水污泥、农林生物质废弃物、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资源化技术研究。 推进固体废物利用与处置领域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

(六)加强宣传引导

开展群众对“零废弃城市”建设成果满意度调查,增强市民获得感。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和公众的监督作用,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标准规范、典型案例的宣传。 广泛开展全方位立体“零废弃城市”宣传培训教育,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结尾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4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