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镍、镉液体被当场倾倒,停产一年气味依旧难闻……近日,湖南淮安检察院查获一起违法炼铅炼钢案。 犯罪嫌疑人回收拆解废旧铅蓄电池15000余吨,获利1000余亿元,恢复生态需2000亿元。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随着铅价回落,一些地方小企业、小作坊非法回收、拆解、冶炼废旧铅蓄电池的行为再次得到巩固。 据权威人士透露,我国正进入电池报废高峰期,至少有60%以上的废旧铅蓄电池流向非正规加工渠道。
一年半非法拆除15000多吨,严重污染农田水源
日前怎样废旧铅蓄电池的回收利用,记者来到浙江省嘉兴市滁州区旧县乡一处非法炼铅炼钢场所。 破旧的鞋厂紧邻常熟重要支流延河。 事实上,停工已经一年了,但厂区空气中的气味依然难闻。 在一堆黄色物质的对面,行道树参差不齐,枯死了。
一名办案人员说,他刚开始查案时,只在现场呆了20分钟左右,喉咙疼得说不出话来,头疼脑胀。 据环保部门调查,该农用地和水源地均受到污染,污染物主要为重金属和酸类。
据介绍,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涉案4名主要嫌疑人共投入资金130亿元,雇用人员30余人,分散在不同乡镇,对废旧铅蓄电池进行回收、拆解、冶炼。 4个人各有分工。 有的负责建土炉,有的负责废旧铅蓄电池的招标,有的负责拆解,有的负责处理电池塑壳。
据苏州市检察院办案人员介绍,期间掌握的笔录显示,犯罪嫌疑人非法拆解废旧铅酸蓄电池1.5万余吨。 初步查明,犯罪嫌疑人获利超过1000亿元,根据上海大学环境规划院评估,恢复涉案多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至少需要2000亿元。
据了解,非法回收、拆解、冶炼废旧铅蓄电池造成的污染,不仅可能影响农业小麦和动物的生长,还可能对人体神经系统和骨骼造成损害。 目前,徐州正计划通过公益诉讼等形式筹集资金,对受污染底泥进行生态修复。
电池报废高峰期临近 60%以上废铅蓄电池流向非正规渠道
在查处这起案件的同时,南京市还取缔了一起非法回收处置废旧铅蓄电池的案件。 非法中标废铅蓄电池达1.4万余吨。 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发现,2014年以来,共查处类似案件120多起,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南、浙江、河北等地。
“我国正进入电池报废高峰期,每年铅酸蓄电池理论报废量超过600万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商会铜矿分会副会长马永刚说。 . 保守计算,60%以上的废旧铅酸蓄电池进入了正规渠道。
中国物资再生利用商会秘书长高艳丽介绍,去年年初,她在督导一家报废汽车公司时发现,该公司回收的报废汽车名单上有1万多辆,而且还有仅400多只废铅蓄电池。 未知。
“巨大的利润空间是废旧铅蓄电池非法回收、拆解、冶炼屡屡发生的主要原因。” 马永刚说,正规拆解企业在全封闭环境下使用人工机械设备收集废旧铅蓄电池。 电池被粉碎、分类和转化。 每斤再生铅要上税2000多元,环保成本也近1000元。
目前,废旧铅蓄电池回收价格在9000元/吨左右,炼钢转出的铅锭价格超过18000元/吨。 每斤废铅蓄电池中,金属铅约占63%,塑料占7%,其余为镍镉溶液。 铅和塑料都是可回收的。 非法拆解点不考虑环保、税收等优惠政策,转让1吨铅锭利润高达2000多元。
在淮安查处的这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王某向记者供述,他加入一个非法炼钢团伙4个月,通过回收粉碎塑料肠衣的副产品获利16万余元。
非法回收、拆解、冶炼获取巨额利润,不断挤压正规企业的生存空间,扰乱市场秩序。 马永刚表示,由于成本低,不法企业往往在回收电池时抬高价格,在转让铅锭时抬高价格,对正规企业造成两面挤压。
“游击队”生产方式深藏不露 整治环保与税收并重
废铅蓄电池是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在我国境内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活动的单位,必须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业内人士介绍,2011年至2014年,我国曾举办过“除铅”环保风暴,二次铅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的现象得到改善。 近年来,随着铅价下跌,小型非法再生铅企业和小作坊有走下坡路的迹象,“地下生产”更加隐蔽。
马永刚告诉记者,为了逃避监管,这些企业大多躲在城乡结合部。 有的以正规鞋厂为幌子怎样废旧铅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暗中从事非法炼铅; 有的甚至在车辆上加装小格栅,采取“游击式”生产。 方法,移动炼钢。
针对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马永刚、高艳丽等认为,有必要推动建立有效的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体系,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废弃铅酸蓄电池的贮存、回收、运输,建立可追溯管理制度; 加强再生铅行业环保监管,治理违法再生铅企业; 再生铅企业需按照危险废物转运单的规定接收废液铅板,严禁订购和使用非法回收的废铅板。
据悉,业内人士建议,85%的废旧铅蓄电池是从无法取得增值税销售发票的社会自然人手中采购的,应借助行业税收加大废旧铅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正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