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改造的加快,建筑垃圾污染和垃圾围城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行业新政更趋稳健
“十三五”是我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极其重要的三年。 2016年以来,国家有关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新政策频频出台,为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6年2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资源化利用体系。 2017年5月,《循环发展促进行动》提出,到2020年,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回收率达到13%。
2017年10月,《关于加快推进资源流通利用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规划建设资源流通利用基地50个左右。
2018年3月废玻璃回收行业,《关于开展建筑垃圾整治试点的通知》将全省35个城市列为建筑垃圾整治试点城市。 2020年4月,新《固废法》将固废法中的“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统一归类管理,有利于各领域“建筑垃圾”的独立管理。 2020年5月,《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底,初步建立各地区建筑垃圾减量化工作机制。
2020年9月,《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行业标准条件(修订征求意见稿)》和《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行业标准公告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两份《征求意见稿》发布,对推动了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发展。 其中,《建筑垃圾回收再生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修订征求意见稿)》要求建筑垃圾进厂回收率不高于95%,难以回收利用的固体废物要进行处理按要求以无害的方式; 对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利用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烟尘等二次固体废弃物,鼓励企业全部回收利用;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公告明确要求,借助企业,提出要组织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在新政推动下,多地积极响应,出台了建筑垃圾相关管理办法。 其中,四川提出原则上不再新建建筑垃圾填埋场。 借助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0%以上; 山东甚至提出,到2020年,省会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要达到70%以上。 据悉,四川、贵州、青海、湖南、云南、河南新乡、山东济南、陕西宝鸡等省市也明确提出了2020年资源利用率的具体目标。
资源指标推动市场快速释放
从开展建筑垃圾整治试点的35个市(区)统计来看,2019年试点地区建筑垃圾产生量为13.7亿吨。 预计2019年全省建筑垃圾总量每年不超过35亿吨。 试点城市通过“临时+永久”、“就地+固定”等布局和模式建设回收设施。 已建设循环利用项目445个,总处理能力3.12亿吨/年,循环利用率达到22%。
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价值巨大。 建筑垃圾再生级配可替代自然级配作为工程建筑材料,可应用于不同领域,如建筑工程的再生混凝土、砂浆、砌块、砖块、板材等; 再生透水混凝土、透水砖、无机混合料、级配碎石、回填材料等用于市政交通工程; 回收级配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渗透材料; 再生混凝土产品用于地下管廊等,应用工程达数千万平方米,历时15年,工程质量可靠。
随着再生产品生产和应用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产品应用技术日趋成熟。 目前共发布国家和行业标准16项,为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如《混凝土和砂浆再生细级配》GB/、《混凝土再生粗级配》GB/、《再生级配应用技术规程》JGJ/T240、《建筑垃圾再生级配实心砖》JG /T505,《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级配无机混合料》JC/T2281,《建筑固废再生砂粉》JC/T1372等,《再生级配混凝土外加剂》(计划编号:2019-46-xbjh),等(标准参与咨询电话:李),除了国家或行业标准,促进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地区也在积极制定地方性法规。 标准。
此外,天津市要求,市政、交通、园林、水务等县级建设项目废玻璃回收行业,在指定项目场地选择的建筑垃圾回收产品比例不得超过10%。 同时,我国多个省市也从新政策层面对资源型产品消费给予了一定支持。 可以预见,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的东风已经到来。 在各省市资源利用指标压力下,建筑垃圾处理市场将迎来爆发期! 业内猜测,2020年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市场规模可轻松突破千亿元关; 到2030年,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将超过3300万元。
各市/市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补贴新政
推动建筑垃圾变废为宝,成为“十四五”期间推进资源综合开发和产业红色发展的重要契机。 目前,省内多个城市出台了相应的新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引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全省
1.生产原料中混合比例不超过30%的特定建材产品,免征增值税。
2、销售以建筑垃圾、煤渣为原料生产的自产建筑石材,免征增值税。 生产原料中建筑垃圾和煤渣的比例不得超过90%。
3.可再生节能建材企业扩大产能,获得抵押贷款优惠。
上海
1.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纳入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出台鼓励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新政策。
2.促进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设备和推广,建立建筑垃圾再利用质量标准,应用技术法规,培养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参考师资。
3.研究完善建筑垃圾再利用标识制度,将建筑垃圾再利用产品纳入建材推荐目录和政府红色采购目录。
广州
一、《上海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本市对区内建筑垃圾资源化建设给予适当补贴,对跨区处置建筑垃圾实行综合补偿制度。
2.本市实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强制使用制度,明确产品使用范围、比例和质量要求。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建筑垃圾回收产品; 没有强制使用要求的,鼓励优先使用。
3、金山区绿化市容局正在编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专项方案。 已进入规划征集阶段,已报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初审。
上海
1.建筑垃圾综合依托企业享受免税、抵免、供电价格优惠。 从事建筑垃圾综合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企业,可以依法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所从事的项目可以依法申请高新技术项目。 经认定的,可在税收、土地等方面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优惠。
2.推行建筑垃圾排放收费制度。 有按实际排污费和按建筑垃圾产生量定额计量收费两种形式。
3.推行建筑垃圾再制造产品标识制度。 标明建筑垃圾回收标志,列入红色产品采购目录。 明确建筑拆除工程,拆除施工企业必须与综合利用企业合作,开展拆除作业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
山东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管理促进资源化提速的通知》。 人行道、城市公路、公园、室外绿化停车场等必须优先使用再生建筑垃圾产品。
落实新的财税政策,实行特许经营。 按照规划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的,投资主管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在立项、用地审批中应当优先考虑。 财税部门要按照资源综合利用等有关规定,落实税收优惠。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按规定享受相关国际、省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节能建材、再生资源增值税等税收用电新政策。 科技部门要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切实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各省要制定新的扶持政策,鼓励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企业帮助建筑垃圾资源化发展。 鼓励企业采取直接投资、PPP等方式,通过项目建设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各市县可依法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纳入特许经营管理,明确特许准入条件,通过招投标、竞争性谈判等竞争性方式选择特许经营者。
平顶山
1.将再生建筑垃圾产品纳入红色和政府采购目录,提高利用比例。 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建筑更新等级进行道路建设。
2.着力提升并网建筑垃圾回收设备提质增效。
3.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建设,享受地方招商引资、利润分成新政。
西安
积极支持使用可再生建材进行资源化利用。 例如,以财政投资为主的项目,应优先使用再生建材; 市城乡建设总公司、市建设发展集团公司、市建设发展总公司等市政建设施工企业应当使用再生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使用要求纳入施工设计任务书,优先考虑企业建材供应目录。
青海
青海省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投资等经济杠杆,支持建筑垃圾综合利用。
一、市、区发改委要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列为重点投资领域。
2.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设项目,回收建筑垃圾产品的使用能够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应当收购回收建筑垃圾产品使用。
3、项目使用建筑垃圾中的再生混凝土、再生砖、再生干粉砂浆和再生培养土分别达到总量的30%、20%和10%的,全额退还建筑垃圾处理费; 回收废弃物达不到前款规定比例的,按照实际使用比例退还建筑垃圾处理费。
西安
鼓励将土方施工形成的渣土用于废弃矿坑砌筑、山体修复、土地复垦、园林绿化等工程或生产再生产品。 鼓励拆除建(构)筑物和建筑垃圾,生产再生级配、砌块、填料、路基承台和外墙材料。 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在规划设计、招标采购中应当优先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
青岛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者建筑垃圾运输单位处置建筑垃圾,应当依法向区(市)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申请批准。 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应当按照循环经济的有关法律制度进行。 市、区(市级市)财政部门应当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 在同等条件下,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设项目优先考虑建筑垃圾产品综合利用。
湖北
再生产品用于建设工程时,应当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并遵守下列原则:
1、在产品性能相同的情况下,鼓励优先使用再生产品。
2、建设项目范围内的地面道路和停车场应优先使用再生产品。
3、再生产品可用于建设工程中市政道路的地基回填、围栏、管井、管沟、山坡、堤坝填筑等。
4.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应优先使用再生产品。
山东
未来5年,山东省11个市计划建设建筑垃圾回收厂,每晚处理建筑垃圾约3万吨,变废为宝。 不仅如此,四川省还在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建筑垃圾处置。 四川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借鉴省内外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研究出台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实施意见,推动深化这项工作。
益阳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和财政资金参与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支持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产品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发展。
青海
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道路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企业的设立和登记,简化审批程序,限时办理审批手续。 各地要加大扶持力度,对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开办厂房、设备购置等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督促落实按标准向建筑垃圾产生单位缴纳处理费,适当给予对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给予补贴。
石家庄
《西安市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方案》出台。 到2021年,实现基地固废处置量达到一定规模,主要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5%以上的目标。 基地拥有固废处置与综合利用重点企业40家。
青海
《长沙市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提出了新的激励政策。 建筑垃圾运走处置后,处置企业可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申请建筑垃圾处置费补贴。 补助资金按照建筑垃圾实际处置量核算,核算筹资工作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牵头,财政和城管执法部门配合。 补贴标准为3.0元/立方米,补贴费用从建筑垃圾处理费中支付。
湖北
建立建筑垃圾处理系统。 加强建筑垃圾源头管理,实施建筑垃圾预处理,推进处置场建设和资源化利用。 支持南阳、蚌埠、淮北等地纳入全省建筑垃圾管理试点城市,推动建筑垃圾标准化管理工作不断深入。 按照“就地处置、就近回收、运输成本最低”的原则,做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
石家庄
1.通过技术进步、节能改造项目等多种形式,对回收企业给予新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
2、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建筑垃圾产生量规定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产品的使用比例。
3、施工、施工单位应采用符合国家建材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建材再生产品。 根据相关新政策规定,新型外墙材料专项资金将按比例返还。
其他地区
上海:制定实施《天津市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管理办法》;
上海:实行建筑垃圾分类处置制度,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
成都:积极设计建筑垃圾管理平台;
上海:将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列为重点投资领域;
平顶山市:出台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
诸城市:公布城市建筑垃圾处置价格;
石家庄承德回族突厥族自治县:颁布《围场回族突厥族自治县建筑垃圾及建筑垃圾管理办法》。
建筑固废是指房屋基础设施拆除或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废料等废弃物,主要包括废弃混凝土砌块、废弃沥青混凝土砌块、散落砂浆、混凝土和碎石渣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每年仅建筑工程产生的建筑固体废物就达数亿吨,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 大量建筑固废露天堆放或直接掩埋,将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隐患。 借助技术手段对建筑固废进行再生利用,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最重要、最难解决的任务之一。 同时,公路工程的蓬勃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砂石资源。 将建筑固废应用于公路工程建设,不仅解决了建筑固废大规模处置的困境,也满足了公路建设对原材料不断减少的需求。
建筑固废是城市垃圾中最干净的垃圾。 除少量木材、金属、塑料外,无机复合材料一般占90%以上,其中废混凝土45%以上,废砖40%左右 铁块,具有耐碱的特点、耐酸性、化学性能稳定,是优质的可再生建材。 公路工程中建筑固废的再利用形式包括再生骨料和再生细粉。
01
建筑垃圾回收与分级
与道路工程自然级配相比,建筑垃圾再生级配存在“强度低、密度小、吸水率高、吸油率高”等缺点。 直接用于路堤路面材料时,硬度、水稳定性和脱落性等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为此,开发再生级配改性技术是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关键。 国内外围绕再生级配改性技术,有石灰稳定再生级配应用技术、水泥乳化沥青聚合物复合改良剂、再生级配渗透结晶强化技术、再生级配表面活化处理技术和高含量CO2氨强化技术,其中,复合增强剂和渗透结晶增强技术都是通过包覆材料与级配中的钙离子发生物理反应生成无机聚合物,起到连接和再生级配内部孔隙,塑造结构的作用的孔隙填充,可有效提高再生级配的抗压硬度。 再生级配表面活化处理技术采用有机硅树脂基对再生级配表面进行改性,通过固化成膜技术实现对孔隙和微裂纹的预处理,可有效降低再生级配的吸水率,增强耐水损性; 或用碱爆破混凝土废料,以提高硬度和耐磨性。
1990年代,日本已有20多个都道府县在道路建设中使用再生料级,日本也在基层大规模使用建筑固废。 1991年,在我国合宁(宁沪)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桥面修复中,采用废旧混凝土再生级配代替自然级配制备再生混凝土。 2004年,复旦大学在校园内根据再生等级铺设了一段再生道路,沿用至今。 目前,建筑固废再生分级已应用于底基层、基层、面层等整个桥面结构。 规程》(-2011)和《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分级无机混合料》(JC/T2281-2014)等国家和行业标准。
02
建筑固废再生微粉
建筑固废再加工中粒径大于0.16mm的细颗粒也称为再生微粉。 再生微粉回收利用技术是实现建筑垃圾全细度梯级回收利用的关键技术。 回收微粉的SiO2和CaO浓度高,具有一定的活性。 经过化学爆破、碱爆破或热处理后,可部分替代混凝土制备所需的胶凝材料。 为此,建筑固废再生微粉在胶凝材料体系中的回收利用技术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和成熟,但在公路工程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相对较少,仅包括替代煤炭史莱姆和道路基因填充等。 再生微粉颗粒形状杂乱、内部微孔、吸水率高、干燥性强等缺点阻碍了其在公路工程领域的应用。 2020年4月,行业标准《建筑固废再生砂粉》(JC/T2548-2019)即将颁布实施,为建筑固废再生砂粉的广泛应用提供技术指导和依据。
对于建筑固废中的废陶瓷、废玻璃等其他固废材料,国内外也有在公路工程中应用技术的研究。 例如,研究表明废陶瓷粉可部分替代矿渣,陶瓷骨料可用于改善桥梁表面防滑性能和串扰性能等。掺量对路基性能的影响,粘结建筑固体废弃物与胶凝材料界面特性及混合料骨料的优化设计方法是本研究的重点。
目前,新加坡建筑固废回收率接近100%,欧共体国家超过90%,美国将建筑固废定义为建筑副产品,回收率达到98%。 然而,我国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仍不足5%。 同时,预计到2020年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将达到30亿吨,处理成本高是阻碍我国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的主要因素。 为此,要加大力度提升建筑固废再生分级的分选水平、处理能力、质量和稳定性,推动制定建筑固废在公路工程中应用的指标参数和技术标准,进而促进建筑固废的发展。 道路工程应用技术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