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海生 徐晓卓
经过自主申报、省初审、专家评审,全省评选聘请了广州市通州区等全省农业红色发展典型案例51个。 日前,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全省2021年农业红色发展典型案例的通知》,为江苏省扬中市“三农”群众解忧,海宁成功入围本次活动,成为全省51个农业红色发展典型案例之一。 海宁榜上有名的典型案例是实施农业投入品全周期管理,留住红色责任田。
近年来,湖州市围绕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和末端修复三个环节,全链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整治。 先后成为全省稻壳全量化示范市和生态环境部农业面源污染示范市。 预防监督指导试点城市。
为推进化肥药品两制改革,湖州市实行化肥药品实名订购制度,实行“刷脸”“刷卡”等信息化实名购销形式卡片”。 落实化肥定额申请制度,举办柑橘类农药化肥定额申请,示范面积1万亩。 推进统防联控与红色防控相结合,推广配方肥,打造“一户一业一党”精准浇水模式。
为推广生态种养模式,湖州市推广水稻、鱼类综合种植、鸡粪深松、种养等农牧结合生态模式,建成全国最大的单一水稻和养殖基地。全国对虾综合种植养殖基地,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实现一田多用,一水多用。 兰溪市推广水稻养鱼综合养殖区1.2万亩,鸡粪深松区2500亩。
为强化数字化管控,湖州市已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追溯体系,对农产品实行“进-销-用-退”全周期闭环管理。农药、杀虫剂等投入品。 湖州市80家农资门店安装人脸识别农资购销系统,将所有农资经营主体、农业生产主体纳入数字化管理系统。
很多人可能没有想到,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可以打通循环链条。 为提高农用小麦、稻壳高值利用率,湖州市巩固全省农用小麦、稻壳试点县全量利用成果,加强稻壳多元化区域布局,培育牵头借贷主体,完善“合作社+企业”市场化收储运体系,提升农麦稻壳野外利用高价值。 湖州市稻壳综合利用率达到97%,田间利用率达到42%。
湖州市借助节约的小麦废弃物资源,本着就地消费、能源循环利用的原则,采用点膨化、二次纤维化技术桐乡物资回收,自主生产果尾菜、废弃枣枝、家禽牛粪等原料。 有机肥可以拓宽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途径。
为对农业废弃物包装进行回收处置,绍兴市建立了政府引导、主体参与、市场运作的农业废弃物包装回收体系。 建立了112个废化肥包装和53个废塑料薄膜回收网点,对废化肥包装进行统一回收处理。 废塑料薄膜、化肥废包装和废塑料薄膜回收率达90%以上。
为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红色转型,湖州市建设了农田尾水处理设施。 以“生态河道”“生态河道+”的方式,建设了农田氮磷生态截流渠道系统和稻田回水“零直排”工程。 绍兴市建成8个农田氮磷生态截流渠系统桐乡物资回收,稻田水退去“零直排”工程3个,整治面积1.1万亩,减少主要面源污染物排放超过 20%。 实施健康沉淀行动。 围绕“健康底泥、健康生产、健康生活”理念,在县域开展全省首个“健康底泥行动”,创新推出耕地肥力指数保险,建立耕地质量、土地利用、和土地耕作,建设健康底泥示范基地 11.加强产地环境督查。 根据耕作制度、土壤类型等激励措施,湖州市设立耕地质量例行检查点121个,常年定位检查点6个,市级农产品产区环境检查点2个,地方检查点1个, 建立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 检测系统,提高环境检测预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