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推行垃圾分类已近两年。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垃圾分类已成为新趋势。 越来越多的可回收物也通过回收变废为宝。 但也有一些资源型企业,有技术、有产能,却面临“吃不饱”的困境。 到底是怎么回事?
宝山区宝陈怡景园新村,智能回收机前,村民投入废纸板、废塑料、旧衣服等可回收物,每公斤可兑换8毛钱至1元钱。
新村村民说:“以前都是一起扔垃圾桶,现在习惯了,能赚几块钱就不错了。”
新村原有3台回收机,很受市民欢迎。 很快,操作员又添加了四台机器。 每天晚上,负责新村收运的师傅都会来跑好几次。 “你看刚才还清完了,不到半个小时又满了。” 发货人邹元奎说道。
不过,记者也发现,明明可以回收的废玻璃,在机器上却标注为不可回收。
事实上,在可回收垃圾领域,玻璃通常被认为笨重、运输成本高、回收价值低。 所以在后端回收的时候很多地方都会被排除。
透视记者了解到,说到再生资源,人们通常会想到废铝、废金属。 事实上,根据联合国的相关统计,废玻璃占固体废物的7%,而在北京最大的废玻璃加工成品仓库,每晚都有2000吨玻璃重生。
松江枫泾镇燕龙基公司是国外废玻璃加工龙头企业。 目前拥有两条废旧玻璃综合利用生产线。 经过光谱分选、干洗消毒、抛光等工序,废玻璃可以变废为宝。 “它将被制成原生矿石的替代材料,大大减少矿石的开采,也可以为下游企业提高玻璃的产量。” 北京燕龙基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董事唐冠军解释道。
数据显示,回收一吨废玻璃可再生玻璃0.9吨,有效节约烧碱0.2吨、石英砂0.7吨,使玻璃产品成本增加20%。 而一吨废玻璃可生产15个标准箱的平板玻璃或2000个500克的易拉罐,不仅回收利用废玻璃回收利用,而且节能降耗。 企业也在不断突破技术难点,在净化玻璃废弃物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广州燕龙基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生产总工程师靳飞表示:“干洗技术取代了原来的水洗,导致污染。”
然而,该公司仍面临“吃不饱”的问题。 一般来说,每条生产线平均一小时可以处理60吨废玻璃,但实际回收量远高于这个废玻璃回收利用,所以他们已经转移了两条生产线。 但由于原材料不足,剩余生产线未能满负荷运转。
广州燕龙基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姚远直言:“这个行业最大的问题是属于高价值,点多面广,回收难度大”如何促进后端有效回收,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事实上,六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仍在以多种方式开展执法检测、专项督查、督查等工作。 多位市人大代表也注意到,一些资源型企业“吃不饱”。 除碎玻璃外,纸塑铝复合包装、塑料包装盒等其他价值相对较低的可回收物也没有得到妥善分类和回收。 资源错配、产业链不畅通。
市人大代表、上海新社会阶层人民联谊会秘书长卢磊感慨:“这个产业、产业价值超过千亿甚至万亿,我们国家的体量会远远超过它。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后端如何利用技术来解决一些问题,前端如何更高效地处理和处理,前期创造一个市场循环。”
目前,广州已建成可回收物收集点1.5万个、中转站198个、配送中心15个。 下一步,可回收物的分类能否进一步细化? 分类回收产业链能否变得更加完整? 市人大常委会也将继续开展监督检查,不断深化法规实施和修改。
(看新闻Knews记者:洪焕全、赵一凡,摄像:沉曦、王天峰,编辑:尤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