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 张楚
点击上方红色按钮即可收听
各种商品的购物“狂欢”结束后,又是一阵快件涌入。 大量包装垃圾如何处理? 如何“消化”这些包装垃圾? 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日本在快递包装的回收方面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首先,用法律明确各方责任,促进废物回收和问责。
20世纪90年代,美国颁布了《包装废物管理办法》,制定了包装废物从收集到最终处置的量化标准。
例如,规定包装废弃物80%、运输包装100%必须回收利用,使得废弃物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标准。
01/快递套餐“大减肥”
为了保证货物完好,防止追责,很多快件的包装确实是过度的。
在英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重视红色包装,科学的包装设计不断涌现,为电商企业节省了材料成本和运输成本,也减少了耗材的使用。
日本的快递包裹往往比较大,主要是因为有大量的泡沫和充气塑料袋。 其实填充物很多,而且快递包装上也没有包裹很多胶水。
一是胶水回收困难,不易处理,二是此类袋子重复使用空间大,节省资源。
据悉,不少日本电商网站建议消费者选择等待所有物品到达,一次使用一大袋进行运输。
通常的快递单都是粘贴在纸箱上的,撕掉后会影响袋子的再次使用。 许多日本快递公司使用易于去除的包裹单。 特殊材料一撕即可撕下,且纸箱不会损坏。
还趁机推出“抗挫包装”。 这些简易包装的常见方式是简单的纸盒,没有华而不实的装饰配件,甚至连产品标志也不会出现在包装上。
这些纸箱的一大用途是,即使没有剪刀等工具的帮助,它们也很容易打开,以避免损坏盒子。
目前,美国在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方面已经产生了产业化运营,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还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不仅是包装设计,还有包装材料技术,一些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比如有的白酒包装是用麦秆制成的,硬度高,便于运输,而且环保。
用水晶隔热材料包装糖果和巧克力可以在运输过程中提供恒温保护,而且也易于回收利用。
快递包装之所以不易回收,是因为塑料的缺点。 塑料不易降解,焚烧时会释放出有毒的二氧化碳。 塑料制品常年扰乱垃圾堆。
为了解决塑料问题,美国一家公司向市场推出了一种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塑料瓶包装,它可以生物降解。
我们不仅在包装“瘦身”、创新设计上做文章,提高包装的多功能性也能增加消费。
日本TNT集团曾发起“地球与我计划”,要求TNT在货运服务的整个运营过程中,使用公路和高铁运输中的集装箱、托盘等所有物流设备,使小型运输物品和运输车辆可以随意互换。 通用的。
这一举措使美国每年节省大量资源,从根本上控制温室二氧化碳排放,有效保护环境。
02/“绿点”回收
在快递包装回收问题上,消费者是最关键的环节。
1992年,加拿大开始实施系统的包装废弃物回收方法,即著名的“绿点”回收方法。 所谓“绿点”,就是在产品包装上印制统一的“绿点”标识。
所有带有“绿点”标志的商品,村民用完后,都放在特制的黄色塑料袋里,运营“绿点”系统的公司有专人定期到每户进行缴费。
一般带有“绿点”的包装原材料有:塑料、快递包装等。说白了,“绿点”就是不太环保、难以回收的废物。 这里的“绿点”并不意味着该产品是“绿色产品”。
贴在物品上的“绿点”表示该物品的生产商已支付该物品的回收费用。 该计划的基本原则是:谁产生垃圾,就必须付出代价。
根据规定,日本包装材料生产经营企业必须向“德国双元制”协会注册并扣除“绿点标志使用费”,才能获得在其产品上使用“绿点”标志的权利。
商会负责借助企业收取的“绿点”费收集包装废弃物,然后进行清运、分类和回收。
虽然“绿点”退货制度健全,但带有“绿点”的商品的包装材料不太环保。
因此,许多日本企业和商店仍然不购买“绿点”,因为他们坚持使用环保包装材料。
03/ 退回纸箱兑换积分
在美国实施的《包装废物管理措施》中,有一项强制性要求,就是强制包装生产商和销售商共同对包装回收负责。
一个可以借鉴的案例是,美国一家电器公司推出了快递纸箱回收奖励积分活动。
快递员送货上门时,会询问顾客是否愿意退回包装纸箱。 每退回一个纸箱,可兑换20积分,购物时积分可兑换产品。
这真是一箭多鸟的好事。 消费者尝到了甜头,电商受益,更重要的是节约了资源,减少了环境污染。
此外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美国还创建了私人垃圾清除机构,负责收集包装废物并回收大部分有用材料。
日本也有这样的系统——DSD系统,这是一家专门从事废物回收的公司。 渠务署回收的范围主要是包装废物。
它是由近百家生产、销售企业组成的非营利性民间组织。
公司现有员工300余人,监事会由3人组成负责经营,监督机构由来自包装制品企业、包装使用企业、销售商店和废物管理部门的3名代表组成。
此外,由工商界、工商界、科研院所、消费者组织等组成的咨询委员会,负责渠务署与各社会团体的交流与协调。
该制度权责明确,兼顾各方利益,在垃圾收集领域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阅读文章
《品度》(季刊)是全省十大文摘刊物之一。 杂志从人物视角出发,保持深刻灵活的风格,着力表达当代人的共同情感和时代人文潮流,传播最有价值的时代信息,打造可读性强的“人文精神”。可尝、可尝、可隐的“花园”,可以品味四时,感悟人生。
结尾
主持人:张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