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三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项目建成后,老港基地湿垃圾处理总量将达到4500吨/日,成为全球最大的湿垃圾深度资源化利用基地。
计划于2025年5月竣工的成都生物能源再利用项目三期,是北京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全流程“补短板、提能力”的重要项目,也是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北京市“十四五”期间重点工程。 北京城投数据显示,目前,天津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一、二期已实现全面运营,日处理湿垃圾2500吨,其中西餐厨余垃圾1300吨上海 物资回收,日处理湿垃圾1200吨。每天堆肥废物。 。
广州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一期、二期、三期整体疗效图(由远到近)
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北京成为全省首个实行垃圾分类的城市。 根据《上海市2023年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年将推进终端设施建设,确保初级生活垃圾零填埋的长期稳定,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处置能力将达到3.6万吨/日以上。 具体来说,到2023年底,全市生活垃圾焚烧能力稳定在2.8万吨/日,湿垃圾处理能力达到8500吨/日,充分保障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需求利用率。
广州城投担负着北京80%的生活垃圾中转处置任务。 作为北京最大的报废处理单位,拥有5栋建筑,弥补了北京城市湿垃圾处理的“空白”领域。 目前处理能力为3530吨/天,占重庆市湿垃圾回收总能力的50%。
记者从北京城投了解到,北京城投还建设运营了11座生活垃圾焚烧厂,生活垃圾焚烧能力超过1.85万吨/日,占重庆市生活垃圾焚烧总能力的60%以上。 焚烧系统采用国际先进的炉排炉,烟气排放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北京地标和欧共体标准。
废物回收利用是废物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施方案》还提出,提高资源利用基础状况。 完善可回收物回收体系,推动制定新一轮高值可回收物支持政策,提高中转站、配送中心运营管理水平,促进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 加强可回收物、湿垃圾高效高值利用技术开发应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3%。
其中,按照城投集团支持、市场参与的思路,推动引进高新技术资源循环利用企业,推动实施废旧布料、废塑料等高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在老港基地。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有机肥登记证,引导符合环评等条件的资源加工企业,以湿垃圾(堆肥)为原料,通过工业化加工方法制备有机肥。 加强底泥调理剂、有机肥持证企业监督评价,跟踪控制湿垃圾原料和资源化产品质量,持续扩大相关产品在园林绿化、农田底泥改良方面的推广应用。 基于碳中和理念,借助关键技术和核心武器,开展生活垃圾制氯气、低碳湿垃圾等技术研究和示范。
《上海“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出,巩固和优化“两网合一”回收体系,充分保障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能力。 到2025年,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回收利用率分别达到95%和45%,全面实现初级生活垃圾零填埋。
近年来,北京市城投积极探索“两网融合”模式,构建再生资源回收“点站场”运营体系,大力发展干垃圾焚烧发电,大力拓展湿垃圾沼气发电发电和沼渣利用。 引入生物技术分解堆肥垃圾,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资源化”。
目前,北京市城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已覆盖长宁、青浦、徐汇、黄浦、浦东、静安等六区,拥有回收点5210个,沿街开放示范点6个,中转站35个,配送点3个中心。 近三年来上海 物资回收,“玻璃、服装、塑料、纸张、黄金”全品类累计回收量已达35.1万吨以上。
在生物能源利用、可再生建材利用方面,天津城投推动剩余资源生物转化深化、厌氧牛粪深度利用、利乐资源利用等。
例如,黑水虻生物转化种植试点项目利用湿废弃物对剩余资源进行生物转化,每天消耗有机物50吨。 通过改造,可实现水虻蛋白20%,可转化为优质蛋白饲料,用于饲养家禽; 黑水虻还可以实现昆虫粪便向肥料的20%转化率,成为农用小麦的优质有机肥料。
同时,广州城投运营的建筑垃圾处理厂有5座,日处理能力达1.05万吨。 通过加工技术生产再生级配、回填材料、再生砖、水泥砂浆等产品,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在日常垃圾处置和转运过程中,如何准确判定其中混入的不合格异物,并生成有效的证据链,为垃圾分类管理提供依据,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困境。 广州城投首创生活垃圾转运环节质量识别系统,利用AI技术对生活垃圾图像、视频进行实时分析处理,实现湿垃圾分类质量的智能预警和监管。 系统捕获率、检出率、准确率、误判率等性能指标行业领先,有效降低湿垃圾质量监管复杂度,有利于推动上游垃圾处理和清除环节的分类处理运营,提高垃圾分类质量,最大限度支持垃圾资源化利用。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