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天津7月3日电 标题: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约有1300万人工作。 “互联网+”回收成为新时尚
记者 郭超凯
中国物资回收商会近日发布了《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报告(30周年特别版)》。 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超过9万家,从业人员约1300人; 2022年,十大类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3.71亿吨,回收总金额约1.31万元。
当前,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特点是回收体系逐步建立、产业集聚开始、“互联网+”广泛应用、标准逐步完善。 但目前仍存在回收网点覆盖不够、标准缺失等困境。
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数量超9万家
报告显示,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主要类别包括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轮胎、废家电及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纺织品、废玻璃及废弃电器板。
近年来,我国再生资源产业规模快速扩大,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再生资源大类总数总体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十三五”期间,年均回收价值达到8248.68万元,比“十二五”期间下降25.85%闲置物资回收,比“十一五”期间下降116.79%年计划”期间。
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超过9万家,其中以大中型企业为龙头,从业人员约1300人。 全省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回收网络,逐步建立了回收、分类、配送为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中国物资回收商会会长徐俊祥表示,当前,物资回收产业早已成为吸引城乡从业人员的重要途径,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稀缺问题,我国对再生资源的需求将持续下降。 未来,回收利用体系将逐步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将不断提高,行业将向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互联网+”回收模式已成新时尚
报告显示,2022年,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部分类别再生资源回收量减少,回收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全国回收总量同步增长。年。 2022年,十大类再生资源再生资源总量约3.71亿吨,环比增长2.6%; 回收总量约为1.31万元,环比增长4.0%。 废钢是回收量最大的一类,到2022年将占回收资源总量的60%以上。
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回收模式正逐渐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和新时尚。 早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就开始探索和实践“互联网+”回收模式。 随着互联网思维的日益渗透,智能回收、自动回收机等新的回收方式不断发展。
作为行业“老手”,中国物资回收商会副会长高艳丽见证了“互联网+”回收模式的探索。 去年恰逢中国物资回收商会成立30周年。 三六年来,商会已从最初的废金属回收发展到包括报废汽车、废弃家电电子产品、废塑料等细分领域。 下设23个分支机构、7个职能部门,已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再生资源回收领域最大的行业自律组织之一。
高艳丽强调,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进行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量监控。 他们利用二维码等物联网技术追踪产品和废物流向,逐步整合货运资源闲置物资回收,梳理回收渠道,优化回收网点布局,建立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行业发展仍面临四大问题
在相关新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近年来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行业发展仍存在一些困难。
徐俊祥总结,物资回收行业要想实现高质量改革发展,还面临四大问题:一是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覆盖不够;二是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覆盖不够。 二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行业集中度过高; 三是所得税问题需要进一步建设; 四是标准缺失阻碍了行业标准的有序制定。
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覆盖不足是困扰物资回收行业发展的一大困境。 根据《再生资源回收站建设管理规定》,要求城镇每2000户设立1个回收站,城镇每2500户设立1个回收站。 徐俊祥强调,现阶段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主要分布在城市,但覆盖率低、缺乏配套分拣加工设备、运输仓储不便等问题仍然突出。 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回收网点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村民交换、处置再生资源的渠道不畅通,导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低。
据悉,现阶段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企业80%以上是大中型企业。 受技术、成本等诸多因素影响,企业普遍重生产轻研发,粗放拆解、乱处置、“二次污染”等现象普遍存在,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附加值低,标准化水平低,阻碍了行业高质量发展。
徐俊祥觉得,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 针对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他希望未来的行业从业者与中国物资回收商会一起寻找解决方案,共同推动物资回收行业健康、长期发展,为实现物资回收做出贡献。 “双碳”目标。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