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行业深度】洞察2023:中国再生资源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份额(包括市场集中度、企业竞争力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启迪环保()、创业板()、中再环境()、盈科再生()、贵烟白金()、骆驼股份有限公司()、金田股份有限公司()、 ETC。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市场排名; 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市场集中度
1、中国再生资源行业企业集群分布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主要利用废旧物资的回收处理,使社会生活、消费等各领域废弃物的分散状态相对集中。 但总体来看,再生资源市场较为分散,产业聚集程度不高。 根据市场竞争力和战略执行力,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可分为四大竞争集群,即领导者、挑战者、追随者和远见者。
总体来看,我国再生资源市场参与者众多,行业领导者、挑战者、远见者、远见者分布均匀。 这主要是因为在“双碳”战略引导下,国家新政策持续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并借助回收利用,化工企业、环保企业等各类企业纷纷布局再生资源业务。 其中电子产品回收行业,金田股份、亿球资源、华宏科技、兴荣环境凭借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战略执行能力占据再生资源市场的领导者象限; 远见者象限包括贵燕铂业、创业板、清新环境、骆驼股份,随着公司进一步重点发展再生资源业务,公司行业发展领先地位将得到提升; 再生资源市场的挑战者包括中国再生、盈科再生、松阳资源等细分行业龙头企业。
注:①横坐标代表市场竞争力,根据2022年企业营业收入排名;
②纵轴代表市场集中度,根据公司再生资源业务占比排名得出。
2、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市场份额
再生资源行业的许多细分市场的成熟度略有不同,并且每个细分市场在共性的基础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一些子行业较为成熟,行业龙头已经涌现,行业上市公司较多。 在一些子行业,如再生玻璃行业,市场结构非常分散,小企业很少。
在再生资源细分市场中,废电拆解市场是一个相对集中的市场。 2021年,行业三大上市公司中再环投、启迪环境、创业板的废电拆解量分别占市场份额约18%、10%和7%,处理集团化发展企业变得越来越重要。 剩余的再生资源子行业大多处于中小企业多、市场结构分散的状态,市场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注:数据始于2022年6月中国家电研究院发布《2021年中国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与综合利用行业蓝皮书》,下同。
3、中国再生资源细分市场市场集中度
目前,垃圾清运、电力拆解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2021年CR5约为45%),而其他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主要是因为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尚未完善,行业新政策法规尚未成熟。 导致再生资源市场集中度低电子产品回收行业,生产成本低于美国,不存在价格优势。 不过,随着市场的逐步建立,预计国内再生资源将在不久的将来与国际标准接轨。
4、中国再生资源行业企业布局及竞争力分析
从公司细分业务产品布局来看,报废汽车、废电拆解、再生金属领域上市公司较多,如格林美、中再环保、天齐控股等; 同时,公司通过布局再生资源业务、稀贵金属回收业务等,实现产业链整合和业务多元化。 回收金属和非金属再生资源企业业务多元化程度较低,企业主要以整合产业链为主,如一球资源、盈科再生、松阳资源等。
从企业再生资源板块业务竞争力来看,金田再生资源销售收入位居行业第一; 华宏科技是再生资源加工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为企业再生资源加工提供强大的竞争优势; 亿球资源是国外再生铝龙头企业; 盈科再生是再生塑料领域的龙头企业。
5、中国再生资源行业竞争现状总结
从五力竞争模型分析,再生资源属于二次产品,替代品威胁较大; 再生资源细分领域众多,市场参与者众多。 竞争格局普遍较为分散,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程度较低。 低的; 再生资源上游供应网络广阔,包括生产生活中的各类个人、企业、事业单位。 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资源需要不同的原材料。 在严禁固体废物进口的新政策下,金属再生资源原料供应商议价能力较高,生活垃圾、废纸等原料供应商议价能力较低,整体议价能力较低。供应商实力中等; 再生资源依托广阔的下游市场,在“双碳”战略下,再生资源产品的消费能力较强,下游企业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 随着国家近年来出台多项新政策,大力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改造拆解线、升级拆解设备来提高手工作业水平。 为了实现各类电子垃圾的高效拆解,再生资源行业企业正逐步从分选、初加工向深加工综合利用延伸。 因此,潜在进入者对该行业的总体威胁较高。
基于以上分析,各方面的竞争被量化,1代表最大,0代表最小。 目前我国再生资源行业的五力竞争格局总结如下:
有关该行业更详细的研究分析,请参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地图、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认证、IPO咨询/融资可行性研究等解决方案、IPO工作文件咨询等。 招股说明书、公司年报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文内容均需获得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