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容量下降,无法支撑续航里程。 更换新电池的成本很高。 近段时间,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受到广泛关注,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看似是一个终端问题,但实际上却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目前,新能源汽车占我国汽车销量的11%以上。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我国将迎来第一波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报废浪潮,大量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将进入报废阶段。 做好回收工作,不仅可以促进电池金属原材料的循环利用,减少对源头矿产资源的依赖和环境污染,有利于实现双碳目标; 也有利于更好地激发消费意愿,促进汽车消费,培育更强的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近年来,为了应对动力电池回收问题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利用调查报告,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今年7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联合发布通知,提出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追溯管理制度; 今年8月,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动力电池发展。 回收体系建设。 截至9月底,全国171家新能源汽车生产和综合利用企业已设立回收服务网点9985个。 还要看到,由于加工成本高、盈利难度大、管控不严,仍有不少报废动力电池流入正规渠道外的小作坊,造成安全和环境风险。 这一现象的治理需要相关部门及时采取行动,行业企业共同努力。
规范竞争市场,“看得见的手”必须积极行动。 解决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问题、规范流通渠道是当务之急。 既要管理好“增量”,让新增动力电池流向有迹可查,又要控制“库存”,用强制措施限制非正规回收企业疯狂增长,净化电池回收市场。 同时,能收藏就一定能用。 进一步明确废旧产品生产、使用、回收全过程的相关要求,大力培育和扶持废旧电池梯队和回收利用企业“专家”。 、引导退役电池有序回收。
提高回收效率,“看不见的手”需要多主体的共同努力。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涉及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生产企业和终端使用企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 发展好电池回收产业,需要上下游企业共同努力。 需要看到的是,无论是打压灰色产业链的生存发展,还是实施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追溯管理,产业链相关企业都需要共同行动,维护良好的行业生态,培育分级利用市场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利用调查报告,有效开拓电池回收蓝海。 。
多方做法是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留足储备”。 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将迎来更大发展,动力电池回收也必须走上规范发展的正轨。 有关部门要从法律法规、政策、技术标准等方面加快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帮助新能源汽车产业稳定并实现长远发展; 对于相关企业来说,不如把目光放得更长远,加快相关产业的布局,为自己创造可持续的未来。 开发培育新的增长点,种下更多的“种子”,在未来新一轮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大显身手。
《人民日报》(2021年12月08日第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