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自20世纪50年代被发明以来,便凭借高强度、多功能性和耐化学性等优异性能得到广泛使用。塑料制品可应用于诸多领域,例如包装、建筑、汽车制造、家具、玩具、鞋材、家用电器、电子电器产品和农业等。目前,塑料已经超过了大部分人造材料,是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化工产品之一。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的使用量也迅速提升。一次性塑料制品,例如包装材料、一次性餐具的大量使用导致塑料废弃量快速上升。大多数废塑料的自然降解时间可达近百年,容易造成大面积污染且难以通过环境自净的方式去除。绝大多数塑料生产消耗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资源,而且其中热塑性塑料可被回收再利用,废塑料直接废弃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是解决资源紧张和塑料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2020年全球废塑料再生市场总值达到500亿美元,而且将保持年均6%的增速。
限制进口后,废塑料供应明显降低
我国作为塑料生产和消费大国,塑料原料基本都在国内消化,巨大塑料产量和消费量的背后,我国废塑料的产生量同样惊人。图1为2012—2020年我国废塑料供应量及废塑料回收比例。据统计,我国2020年塑料制品使用量为7410万吨;但回收量收到疫情影响,仅为1600万吨,比2019年减少290万吨;回收率约为22%。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废塑料回收模式仍较为传统,多以走街串巷的回收方式为主,效率低下且分拣粗放。但随着垃圾分类等政策的出台,我国废塑料的回收率和回收量有望在未来稳步提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进口量,自2018年中旬开始,进口废塑料已经全面消失。这主要得益于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规定,2017年年底前,禁止进口生活来源废塑料、未经分拣的废纸以及纺织废料、钒渣等品种。这也体现了我国废旧塑料循环产业的发展进程转变明显由政策引导,目前我国的再生塑料产业逐步进入有序发展期。
我国废旧塑料循环产业逐步进入有序发展期
我国的塑料回收再生行业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为萌芽期废旧橡胶回收利用方案,主要进口废弃塑料原料,多为未经使用的边角料和未受污染的包装材料等,技术手段也比较初级,只是简单地进行物理再生。同时受限于原始的技术,可再生的原料种类非常有限,无法解决国内塑料污染及塑料制造业资源浪费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中至2017年,废旧塑料行业进入快速扩张时期,部分再生塑料工厂为满足塑料加工业对原料需求,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再生加工行业利润丰厚,甚至出现了再生料比塑料新料利润更高的情况。家庭作坊式加工企业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成为行业主体,同时大中型加工企业也开始出现。与此同时,废塑料进口量激增,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突出。而废塑料再生技术水平依旧落后,工艺简单,产品附加值低。
2017年以来,随着严格的环保要求,污染治理常态化,企业环保成本明显上升;另外废塑料进口通道彻底关闭。在“洋垃圾”禁令和环保重压两条红线影响下,废塑料再生行业经历全面整顿,进入有序发展期。这一时期,大中型企业开始组建国内回收网络,行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上升明显。此外,垃圾分类回收政策的实施有望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率;而2020版“禁塑令”中明确提出的要以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为导向(“两可一易”),研发推广性能达标、绿色环保、经济适用的塑料制品及替代产品废旧橡胶回收利用方案,也有利于培育规范回收和循环利用、减少塑料污染的新业态新模式。
再生塑料产业处于结构调整中,预计未来产量将有所反弹
图2为2015—2025年我国再生塑料产量及预测。整体而言,再生塑料行业供应略大于需求,2020年再生塑料总供应量为1377万吨,较2019年减少149万吨,较2015年减少466万吨。根据《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国内塑料回收量应达到2300万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塑料回收量未能达到这一目标,但塑料回收量要提升的目标是明确的。
国产废塑料回收体系尚未完善,因此其供应偏紧成常态,对再生塑料生产厂家造成较大影响。在新冠疫情及经济形势低迷影响下,加之环保检查日趋严格,2020年再生塑料企业经营相对困难,更多小微厂家关停,再生塑料国内供应水平进一步下降。另外,业内频传再生塑料颗粒标准即将出台,再生塑料颗粒量进一步压缩。因此2020年再生塑料市场产量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
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相关标准及鼓励性政策的落地,以及产业规模化水平的提高,预计未来5年,再生塑料的产量将稳步提升,CAGR保持在5.3%左右。预计到2025年,我国再生塑料产量将提高到约1700万吨左右,回到2017年“洋垃圾”禁令前的水平。
图3为2020年各国废旧塑料处理方式及处理量。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统计,2020年,我国废塑料的整体回收再生率为30%左右,除回收外,仍有接近40%的废旧塑料被填埋或遗弃,剩余30%废塑料则通过焚烧发电等方式进行能源化回收。整体来看,填埋和焚烧目前仍是废塑料处理的主要方式。
从全球角度上看,受政策、回收体系等因素推动,发达国家塑料回收行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与高速发展的塑料生产加工行业不同,全球再生塑料行业发展较为缓慢,且地区差异巨大。如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塑料回收行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这主要归功于国家层面政策的推动,发达的废弃物回收体系及民众相对积极的环保意愿。美国是个例外,美国的废旧塑料处理仍主要以填埋为主,这是因为美国的土地成本较低,用于垃圾处理的土地资源可用性较高,为垃圾填埋处理提供了巨大的成本优势。总体来说,发达国家的塑料回收率及行业发展水平与政策推动因素高度相关。
回收的发展主要是对废弃物经济价值的直接反应,受当地工业需求的驱动。塑料回收加工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与可获取的可处理废塑料量直接相关。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废塑料回收通过非官方回收体系进行,受工业需求直接驱动。工业化发展中,经济体的一般特点是废物管理基础设施不足,收集没有系统,大量的民用和工业废物被倾倒在非官方和不受管制的地点。而非正式的废物回收网络往往发展较好,组织运行效率较高。中国、印度和巴西就是此类工业化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这些国家的废塑料回收率达20%左右。
工业化程度较差的发展中经济体废弃塑料回收率和行业发展水平极低。工业化程度有限的发展中国家对塑料的回收处理非常有限,主要因为废弃物在本地市场价值有限,民众缺乏塑料回收的经济及环保驱动力。大部分塑料垃圾最终流入到自然环境,通常通过非正式的垃圾填埋场和不受管理的垃圾倾倒方式进入河流或海洋。
回收体系、技术研发、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业界合力解决
未来,我国废塑料循环利用行业将依照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规模化、规范化、集中化、清洁化为发展方向;完善上游回收体系,提升中游处理技术水平,扩大下游再生产品应用领域。废塑料回收及再生行业将进入成熟发展阶段,规模较大且有研发能力和污染物处理体系的技术型和服务型企业将成为行业主体。产业集中化趋势将导致产业链上下游密切关联,一批规模化企业将活跃于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和园区,行业监管更加高效,循环效率进一步提升。
目前的回收行业高度分散,有足够的改进空间,为工业化和整合提供了投资机会。标准化、专业化和对最新技术的投资可以帮助提高生产效率,产量、产品质量和企业盈利能力。具体包括:利用垃圾分类带来的利好,提升分拣回收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行产业升级,减少再生塑料加工的能耗和二次污染;进行技术创新,通过化学回收等手段减少塑料在回收过程中的品质降级,和高端原生塑料竞争;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整合原料供应端,投资并参与各级垃圾回收站的经营,保障原料供应。
张成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资深咨询顾问。毕业于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波士顿大学,市场研究专业硕士学位。拥有3年化工行业咨询经验。参与过包括市场调研、战略规划、科技指引等数十个国内外化工企业的咨询项目。曾在《中国化工信息》上发表过《水性防水涂料市场现状》《中国生物柴油行业洞察》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