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种政策措施规范铅酸蓄电池的生产和回收。 然而,记者在江苏、广东、宁夏等地调查发现,铅酸蓄电池生产和回收过程中的污染现象屡屡发生。 尤其是在回收过程中,一方面正规再生铅企业普遍“吃饱”,但另一方面大量废旧电池流入“黑市”。 业内人士认为,铅酸蓄电池生产和回收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铅酸污染隐患,污染事件频发,加剧了重金属污染。 为有效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出台环保押金返还制度,对废旧铅酸蓄电池实行分类运输。
铅酸蓄电池生产污染继续取缔
企业产生的含铅危险废物存在无处可去、逾期堆放甚至非法转移等问题,成为涉重金属污染企业环境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
今年5月,我们进行采访发现,存在严重违反《铅酸蓄电池行业标准条件》的情况,包括因无合法排污口排放废水而受到当地环保部门的处罚,以及一些涉铅企业生产车间未按要求关闭。 区域与非生产区域没有严格隔离,员工血铅检测不足。
查询江苏省国控污染源平台发现,该公司2017年1月更新的自我监测计划显示,理士电池主要从事铅酸电池制造和废旧电池回收,是一家重金属国控企业。 除一般污染物外,理士电池的工业废水还含有重金属铅。 主出口手动和自动监测的污染物项目有COD、pH、铅。
铅是一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重金属。 铅及其化合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对神经、造血、消化、肾脏、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等多个系统造成危害,甚至引起铅中毒。
环保公益组织对该公司涉嫌违法排放的废水进行了采样,并将样品委托给具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必维检测(上海)有限公司”。 (简称“BV 测试”)用于测试和分析。 必维国际检验集团提供的分析报告显示,环保慈善组织从理士电池外墙取样的疑似非法排放废水pH值为2.23,呈强酸性,重金属铅含量为8150微克/升。
铅酸蓄电池生产造成污染的现象并非孤例。 在江西宜丰工业园区,有媒体报道称,一家电池厂的露天污泥池内堆满了铅渣、铅污泥,含铅废物被私自填埋。
东部某省环保部门介绍,多次对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行业进行综合整治后发现,受经济效益和技术条件限制,重危废处置能力相形见绌。与实际产量相比。 企业产生的含铅危险废物存在无处可去、逾期堆放甚至非法转移等问题,已成为涉及重工业企业环境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
大量废旧电池流入“黑市”
由于回收能力有限、监管存在漏洞,相当一部分废旧电池流向“黑市”。 目前,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行业无序的状况依然存在,全国一半以上省份仍缺乏具有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置资质的单位。
走进宁夏灵武市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块块废旧铅酸电池通过传送带被放入“大罐”中,等待机械拆解。 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电池酸液通过水处理系统。 经过层层净化,最终变成更加清澈的灰水。
据宁夏环保部门介绍,目前宁夏有两家具备资质的铅酸蓄电池回收加工企业,总处理能力达18万吨/年。 据测算,宁夏每年生产废旧电池约8万吨,但这两家企业每年只能回收5万至6万吨,相当一部分废旧电池仍然流向“黑市”。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非法作坊式铅回收点污染案件频发。 例如,2017年6月废旧铅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是发展,江苏南通市通州区环保、公安等部门联合查获5起非法倾倒废旧铅酸蓄电池废弃物的环境违法行为; 2018年1月,山西省公安厅打掉了一个以废旧铅酸电池为原料,提供拆解、冶炼、销售铅锭“一站式服务”的犯罪团伙。
“当公安部门严厉打击‘小作坊’时,公司的生意显然会好很多。” 董事长杨文利表示。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铅酸蓄电池生产国和出口国。 国家发改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金属铅产量472万吨,约占世界铅总产量的44%。 长期以来,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一直比较混乱。 早在2010年,工信部颁布的《电池行业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方案(征求意见稿)》就指出,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废旧铅酸电池国家、日本的有组织回收率已超过90%,而我国有组织回收率还不到30%。
事实上,为了规范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处理,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多种政策措施。 但目前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行业无序的状况依然存在。
正规回收企业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挤压
目前,在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领域,已经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一些非法“小作坊”利用几乎零成本的优势,与正规企业争夺业务。
记者调查发现,以下原因导致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领域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首先,正规回收公司生产成本较高。 杨文利表示,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公司环保设备占40%。 加上运行维护、折旧等因素,环保成本占再生铅回收总成本的20%以上。 而非法“小作坊”只需要一把斧子和一个炉子,成本几乎为零,就可以大幅度提高进货价格,与正规企业争夺生意。
二是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合力、协同工作。 受访者认为,废旧铅酸电池使用范围广、数量大,单靠相关部门很难有什么作为。 目前,正规汽车4S店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回收相对规范,但汽车维修点布局分散、规模不一、数量不一。 如此之多,也给管理部门的监管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三是消费者回收意识淡薄。 广东省循环经济协会负责人表示,由于消费者对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危害认识不足,无法积极参与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导致许多电池回收日常生活中的设备毫无用处。 此外,不少消费者没有抵制非法回收渠道的意识。
必须实施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
近年来,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已成为解决铅酸蓄电池回收问题的行业共识。 一些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正在积极推动和实施铅酸蓄电池生产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铅酸蓄电池市场,每年生产的废旧铅酸蓄电池数量超过300万吨。 数量庞大且不断增长废旧铅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是发展,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的市场潜力不可低估。 每块电池中,铅板占74%,硫酸占4%,塑料占20%。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废旧铅酸电池回收体系,大部分废旧铅酸电池最后都流向非法小作坊进行简单拆解。 铅板被留下,酸直接倒掉。 综合利用率极低。 ,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我国每年产生330万吨废旧铅酸电池,其中得到正式回收的不到30%,存在潜在的污染风险。
近年来,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已成为解决铅酸蓄电池回收问题的行业共识。 其核心是通过引导产品生产者承担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和资源利用责任,鼓励生产者实施产品源头控制和绿色回收。 生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资源利用效率。
201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方案》,对铅酸蓄电池等四类产品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要求引导生产企业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体系,支持以旧换新,通过其他方式提高回收利用率,探索铅酸蓄电池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运输方式制造商。
2017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铅酸蓄电池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方案研讨会,探讨完善统计、核查、评价、监管、目标调整等制度的方法和途径,提出回收目标和分解实施方案。
为推动铅酸蓄电池标准化回收利用,目前一些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正在积极推动实施各级铅酸蓄电池生产责任延伸制度。 (记者赵前、秦华江、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