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乃清是闵行区文史专家,多年研究地方历史文化,著有《上海闵行文史丛书(1卷11卷2卷)》、《人文闵行丛书4卷》、《上海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等10余册。《今日闵行》与张乃清联手推出《乃清的历史》,让我们透过闵行的历史故事,感受江南文化的魅力——
这张七宝老街蒲会塘桥的历史照片,背面标有“上海七宝镇”,是人们今天能看到的蒲会塘桥最早的照片。桥头只剩下断壁残垣,当时地势较低,所以石桥显得更高。桥上还站着一位拿着枪的士兵。这就是蒲会塘桥吗?是什么时候拍的?经过调查,发现这是1937年11月9日七宝古镇沦陷后,蒲会塘桥的真实照片!
1937年的蒲汇塘桥
塘桥桥头堡为何变成一片废墟?1937年八一三抗战爆发,10月5日下午3时许,日机4架轰炸七宝镇,投下4枚炸弹,当场炸死13人,伤15人,房屋几十间被毁。10月6日,上海申报报道:“敌机4架,分两队,先盘旋侦察,后投下4枚炸弹。塘桥南北两端各落2枚炸弹,横沥落2枚,幸未爆炸。”10月19日,日机再次飞越七宝镇上空,轰炸房屋,死伤三四十人。
1937年11月9日(农历十月初七),七宝镇沦陷。11月14日,上海《申报》报道了《七宝沦陷后的情况》说:七宝镇人口稠密,店铺林立。由于敌机不断轰炸,逐渐陷入惨状,但人民不愿搬迁,很少逃难。大多数农民、商人和商贾仍和以前一样昼夜劳作,努力生产。七宝全镇相继沦陷后,张俊不堪骚扰,打算冒险来上海探亲。前一天上午,他约了两个同伴一起前往。不料半路被拦住一次,只好独自一人,带着轻便的行李,步行到徐家汇。短短十余里的路程,他被日军严查了六次。 镇内有数万难民欲留而不能,缺粮缺衣,情况十分凄惨。十一月十五日《申报》报道了《泗泾七宝失陷后的惨状》。
清同治三年(1864年),蒲会塘桥再次重修,照片中的桥身并不破旧,说明几十年来保养得当。
这张1937年普惠唐桥的照片,证明七宝老街当年曾遭日机轰炸,唐桥桥头成为一片废墟,但桥身幸免于难,难怪七宝人一直自豪地说:“有玉斧在唐桥下,就算日机投弹,唐桥也不会倒!”
蒲汇塘大桥加盖
1964年,蒲会塘桥加设了顶棚,为行人遮阳避雨。当时,由于七宝地区大量河道填筑,蒲会塘水位上涨,桥的桥洞不足半圆,两边的房屋密密麻麻。与1937年相比,桥头四周地势上升了1米多,因此桥身显得矮小,远不及1937年所呈现的雄伟气势。后来,七宝古镇开发,这块宝贵的土地被人们充分利用,但蒲会塘桥原貌却淹没在“繁华古镇”之中,桥身显得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