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高平 王晓 光明日报通讯员 吴子轩
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凌河县曹都集团养殖场,牛棚里散发着天然草香,牛群正悠闲地享用着“美味”。
“这不是普通的饲料,是经过特殊配制的‘定制化秸秆粉’,俗称‘草罐头’。”曹都集团经理赵琪告诉记者,这款‘草罐头’是曹都集团研发的新型饲料产品。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薛淑媛研究员指导。
秸秆粉碎、除尘后,根据牛羊所需的营养与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混合,再加入专用发酵菌,裹包,制成“草罐头”,不仅营养丰富,耐贮运,是牛羊的良好饲料。“相比干秸秆,牛更喜欢吃‘草罐头’。现在我们肉牛养殖场都是用秸秆发酵法喂养,这是“这种肉在锡林郭勒盟、赤峰、兴安盟等地十分受欢迎,真正实现了秸秆变肉。”赵奇说。
内蒙古是畜牧业大省,饲草资源短缺是制约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形成“秸秆饲料加工利用关键技术”,打造集畜牧业、畜牧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为一体的生态养殖产业链。 “退田、加工、储藏、饲喂”,深入推进秸秆“变肉”,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秸秆变肉’,其实就是把秸秆加工成饲料,为牲畜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并通过机体转化,实现营养成分的循环利用。”薛淑媛说,“秸秆饲料加工利用关键技术”重点攻克了一系列研发秸秆纤维降解技术、菌酶协同发酵技术、膨化发酵技术、牛羊全价混合日粮配制等技术,开发秸秆专用发酵菌剂及秸秆膨化发酵饲料、秸秆饲草复合饲料等颗粒、秸秆全混合发酵饲料。
目前,内蒙古秸秆年产量约4800万吨,饲料利用率为69.19%,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3倍。约有3300万吨秸秆被用作饲料,可作为约4800万只羊需要大量的粗饲料,但在秸秆作为饲料利用过程中,秸秆木质纤维含量高,结构紧密,不易被动物消化吸收,饲料转化率低是造成秸秆利用率低的一个原因。关键限制因素。利用“破壁—菌酶”组合技术加工玉米秸秆,纤维含量降低23.2%,相当于多产肉76.19万吨。
“‘秸秆变肉’实现了‘秸秆制草—草变肉—粪肥田’的良性循环,不仅拓宽了饲料资源,而且实现了农作物副产品的变废为宝高效利用。 “秸秆饲料加工利用关键技术”2022、2023年连续两年入选国家农业推广技术,为“农牧循环”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薛淑媛说。
光明日报(2024年7月18日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