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暖心故事 56】
光明日报记者 陈元秋 耿建阔
盛夏的一个早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前孙村,75岁的杨俊堂老人早早等候在院门口,手里捧着一张模糊的老照片,时不时往院外张望。
“爸爸,今天太热了,你先回屋休息吧。”大女儿杨志坤劝道。
杨俊堂倔强地摇头:“今天能‘见到’你爷爷,是我们家的一件大事。”说着,他摘下老花镜,用衣角仔细地擦拭着。
这时,车子刹车声响起,沧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张富国和志愿者王吉仓赶紧跑过来:“爷爷,浙江志愿者叶青华把照片修复好了,您看下电子版,不对的地方可以修改。”
杨俊堂用颤抖的手接过手机,将两人的模样对比了一番,良久,一行浑浊的泪水顺着他脸上的皱纹滚落下来,喃喃自语:“这次终于见到了父亲,他和长辈们描述的一模一样……”
1949年,杨俊堂才8个月大,父亲杨国成便离家出走,说着“跟着共产党干革命”。后来,家里人才知道他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后来传来的消息,让全家人悲痛万分——杨国成英勇牺牲。
“我的爸爸长什么样子?”年轻的杨俊堂盯着照片问道——这是他爸爸现存的唯一一张照片,而且照片有些模糊。
母亲回答:“方脸,高鼻梁,眉毛又长又粗……”能有一张父亲的清晰画像成了杨俊堂的夙愿。
一晃70多年过去了。没想到几个月前的一个电话,却点燃了杨俊堂的希望。“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打来电话,要给我爷爷画肖像……我爸爸激动得一夜没睡!”杨志坤告诉记者。
当天,志愿者们上门绘制肖像。杨俊堂努力回忆母亲描述的每一个细节。为了准确记录五官,志愿者们挨家挨户拜访杨家亲戚。之后,他们隔三差五地打电话,一点点画,还原、对比、修改、上色……
今天,画像终于画好了!杨俊堂背过身,用袖子擦去泪水。回头,他紧紧握住张富国的手,哽咽地连声道谢:“请你代我向浙江好心人叶青华说一声‘谢谢’!”
叶青华也是一名烈士家属,丈夫孟祥斌是一名军人,在救人跳江自杀时牺牲。丈夫去世后,叶青华便成立了公益队,听说沧州“烈士寻亲”志愿者已经为80多位烈士找到了亲人,但大部分都没有留下照片,她便来帮忙画烈士画像。
“从浙江到河北,两地志愿者把心声传递到千里之外!只要我们心中念着烈士,烈士永垂不朽……”王吉仓说。
截至目前,数百名志愿者已齐心协力为沧州24位烈士画像。
光明日报(2024年7月29日第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