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三农  工业机器人  乙方  二手挖掘机  二手工程机械  二手数控车床  上海进口报关公司  二手反应釜  2022  二手机械进口报关 

高校青年教师论文发表难题待解,如何破局?

   2024-08-01 网络整理佚名1200
核心提示:光明日报记者 邹晓菁一篇论文从酝酿到成稿再到见诸期刊,需要多久?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教授苟马玲表示,历经几轮审稿和同行评议,再赶上期刊出版周期印制

光明日报记者 邹晓静

一篇论文从构思、完成到发表在期刊上,需要多长时间?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教授苟马玲表示,经过几轮同行评议、同行评审,一般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赶上期刊出版周期。在此期间,可能有多位作者撰写了主题相似甚至相同的论文,尤其是一些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成果。如何确定他们的出版顺序产量已经成为一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难题。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两大任务,也是广大高校教师的两大使命。高校作为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主创新的主战场,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技术创新。但年轻教师论文发表难度大、速度慢也是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

今年3月,全球重要科研资助机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决定,从2025年开始,盖茨基金会资助的研究成果必须以预印本的形式及时发表。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预印本能否解决青年教师长期呼吁的“出版难”、“出版慢”问题?能否让创新研究成果更快“见效”?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

领先一步,确立科研发现优先权

在谈到预印本在科学传播方面的优势时,苟马玲用一个词概括:快。

_破解青年教师论文“发表慢”难题——预印本,让创新研究更快“被看见”_破解青年教师论文“发表慢”难题——预印本,让创新研究更快“被看见”

4月25日,我国大科学装置“夸父”工作人员在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园区开展高速动力传动轴振动试验研究。新华社

苟马玲回忆说,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预印本平台的发展掀起了一股热潮。“因为任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为了迅速分享针对新冠病毒的研究成果,各种预印本平台的开发都受到了广泛关注。”科研团队会选择在预印本平台上快速发表成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及时参考,节省耗时的同行评审。”他解释说。

“发表预印本可以快速公布中期研究成果,相当于给自己的研究成果打上‘时间戳’,确立了科研发现的优先顺序。”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张志雄说。 Sciences 也认为,快速发表是预印本平台的一大优势。他补充道,通过发表预印本,研究人员还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获得学术界同行对其论文的反馈,并在此基础上改进论文的不足之处,完善论文内容,提高论文质量。“可以看出,预印本作为学术交流的典范,对科研人员成长、不断提高科研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张志雄说道。

“1991 年出现的预印本平台 arXiv 彻底改变了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的学术交流模式。每天早上起床,很多科学家习惯先去 arXiv 查看最新研究进展。 “预印本已经成为了他们研究领域的主流,这几乎成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张志雄介绍,在开放科学时代,预印本在国际学术交流体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国内学术界如何看待预印本平台?在张志雄看来,目前国内科研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对预印本的理解褒贬不一”。据他介绍,我国不少科研团队已经意识到预印本交流在科研领域的重要性。研究活动,并在arXiv等国际预印本平台上发表了重要的科研论文,如我国的AI大模型研究、中微子研究等。“但也有很多研究人员对预印本不太了解,或担心“他们发表在预印本上的论文就会被别人抄袭。”张志雄说。

“这与不同科研团队的风格有关,有些科研团队喜欢在论文正式发表前先在预印本平台上发表,这样就能在研究领域占据主动,而每篇预印本文章都会被分配一个“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可以提高引用率;一些科研团队仍然习惯一步到位地发表期刊。”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邱光宇说。

助力转型,国内预印本平台建设稳步发展

苟马玲的研究团队目前发表预印本的经验并不多,但频繁浏览预印本平台已经成为他的研究习惯之一。在他看来,预印本平台上发表的一些最新成果能对他的研究有所启发和借鉴。

_破解青年教师论文“发表慢”难题——预印本,让创新研究更快“被看见”_破解青年教师论文“发表慢”难题——预印本,让创新研究更快“被看见”

在宁德零陵渔业苗圃,厦门大学徐鹏教授团队驻场博士生(中、右)向苗圃负责人询问大黄鱼试验苗培育情况。新华社

除了浏览国际预印本平台,国内此类平台也在狗马玲的阅读范围内。近年来,国内预印本平台逐渐发展起来。2016年6月,由中国科学院承办的科学论文预发布平台ChinaXiv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预印本交换平台正式上线,被认为是国内首个按照国际规范运行的预印本交换平台。作为ChinaXiv项目负责人,张志雄认为,平台建设符合国际学术交流的变化趋势。“ChinaXiv可以帮助科研机构建设该领域的开放科学基础设施,同时帮助传统期刊向开放科学转型发展。”张志雄介绍,ChinaXiv目前与37家国内学术期刊合作,科研机构和230种期刊在心理学、天文学、核物理、药学、光学、生物工程等19个领域建设预印本子平台; ChinaXiv 已发表近 40,000 篇论文,索引了全球 307 万份预印本论文,论文访问量超过 7800 万次,全文下载量超过 2200 万次。

在人文社科领域,今年4月2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牵头建设的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上线。据中国人民大学图书报刊信息中心主任徐永军介绍,这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首个覆盖全学科的预印本平台。“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传播领域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和传播。据我们统计,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中,中、初级职称作者占比不足19%。青年学者的发表难问题,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学术发展。 “推动学术增长。”徐永军说,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可以快速发表科研成果,解决期刊出版周期长、科研成果“发表慢”的问题。

“预印本为年轻学者提供了更多展示的机会。一方面,论文一旦在预印本平台上发表,传播就开始了;另一方面,许多期刊也开始从预印本平台上选择文章,”​​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任孟山表示,“从即时传播和学术交流的角度看,预印本显然加速了这一进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抄袭现象。”他分析称,由于创新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常常会有观点和解释框架的创新,加速出版将使那些首先提出观点和解释框架的学者能够更早地传播他们的见解,学术界也能更早地了解这种见解。

完善选拔机制 打造学术交流新平台

如何更好地搭建成果发表和学术交流的预印本平台?

“不断提高预印本的质量。”张志雄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实预印本的概念也在不断演变,近些年,一些预印本平台增加了开放的同行评议功能,也有一些专门的“同行评议平台或开放的同行评议社区,对国际预印本平台发表的预印本论文进行同行评议,并将通过同行评议的预印本论文推荐给相关科学期刊发表。”张志雄说,这些举措将不断提高预印本论文的质量。论文在预印本平台上发表。“更高质量的预印本平台将对开放科学的发展产生更重要、更深远的影响。”

“国内预印本平台建设必须着眼于国际化,国际认可度的提升有助于预印本平台形成更好的学术生态。”邱光宇补充道。

预印本平台的发展是否会颠覆传统的科学出版业?邱光宇认为,预印本交换和科学期刊论文交换还会长期并存,双方需要更好地互动。“预印本平台和科学期刊都是在学术交流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各个学科领域都在努力适应环境,不断进化。”

这正是张志雄所相信的。他举例说,预印本平台可以完善遴选服务,帮助优秀的科研成果获得更多关注;期刊也可以为预印本平台提供同行评议服务。“我们已经看到像eLife这样的期刊, “这些机构意识到很多论文都是在预印本平台上发表的,纷纷主动转型成为预印本论文的同行评审组织者。原有的预印本平台通过不断增强功能,很有可能成为开放获取平台。”张教授说。志雄。

徐永军对传统科技期刊提出建议:“期刊作为与预印本共同承担学术交流与传播责任的媒体,应积极支持预印本政策,允许作者将预印本转交给期刊发表,或直接从预印本平台选取文章进行转载。”出版物。”

“预印本是开放科研的产物,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期待国内预印本平台不断完善,希望预印本平台能为大家提供一个高质量学术技术交流的新平台。”苟马玲说出了许多科研人员的希望。

光明日报(2024年7月30日第14版)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4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