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云南初心坚如磐石,为国尽心尽力。
2021年至2023年,闵行区先后选派多批干部人才赴云南昭通市、保山市开展东西合作,他们接过援滇接力棒,带着闵行人民的深情厚谊,满怀激情、坚定决心、拼搏担当,留下了一批惠民项目,如沐春风般带来了新思路、新经验。
为进一步做好东西部协作,展示闵行援滇干部人才的风采,《今日闵行》推出“援滇风采”系列栏目,由援滇干部人才讲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获,传递他们跨越万里山海的爱心故事。
爱情的“小屋”横跨千里
文/罗春来 职务:施甸县委常委、副县长
2022年,我成为一名上海援滇干部,从上海不远万里来到云南这片充满魅力和故事的土地,从此我和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施甸县援助期间,我有幸参加了县里举办的道德模范表彰大会。就是在那个特殊的夜晚,我认识了卢俊老师。初见他,他迈着蹒跚的步伐,缓缓走上讲台,略显吃力的身影,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随着视频介绍的播放,我对卢俊老师有了更多的了解——一位平凡却无比伟大的小学教师。他出生于1967年6月,在施甸县太平镇青龙山小学默默工作。
罗春来(左一)与接受捐赠的老师合影
他对学生的爱就像温暖的阳光,照耀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他对教育事业的奉献就像坚如磐石,不可动摇;他对祖国的深情就像深邃的海洋,浩瀚无边。在同事们眼中,他不仅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善良人,而且是一个勤俭节约的模范。学校里别人当垃圾扔掉的水龙头、水管、坏掉的扫帚、垃圾桶,他都觉得可惜,于是自己捡起来,细心修缮,让这些物品继续发挥它们的作用。他的节俭意识就像一颗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使全校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节俭习惯。
他对待同事、对待学生总是满腔热情,日夜把学校当成家,烛光下学习,全身心投入工作。他心里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让家乡的学生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在家与学校之间蜿蜒的山路上,似乎总有他踉踉跄跄却坚定的脚步。那枚闪闪发光的党徽,见证着他正用行动践行着一名基层人民教师的初心与使命。
我被他的行为深深感动,也被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和对知识的极度渴望所感动。在太平镇青龙山小学,卢老师已经默默坚持了38年。在这38年里,卢老师的条件非常艰苦,他连一间真正属于自己的宿舍都没有,只有一张摆在学生宿舍里1.2米宽的小床,日夜陪伴着学生们,同吃同住。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我决定为卢老师和孩子们做点什么。
为银川市友旺镇幼儿园捐赠树木
2024年3月20日,在沪云合作项目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光荣盒子”首次落地施甸县,大城小爱慈善会与施甸县政府关于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的公益合作之旅正式开启。此次落地的“光荣盒子”由嘉里建设有限公司捐赠,希望通过这套经过标准化集装箱改造装修的15平米“光荣盒子”公寓,让施甸县太平镇青龙山小学道德模范陆俊老师的宿舍环境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这个面积仅有15平方米的集装箱就像是一个温暖的家,厨房、卫生间、空调等电器一应俱全,干净整洁,不仅具备休息的功能,还能满足学习的需求。对于山区的教师来说,这里真正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舒适和便捷。
孩子们一双双热切而好奇的眼睛充满兴趣地观察着集装箱公寓里每一件新奇的物品,空调、油烟机、洗衣机、马桶……每一件都让他们感到无比新奇,仿佛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这些设施不仅给他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还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坚定了他们走出大山、追寻理想的决心。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嘉里建设等爱心人士和企业爱心的最好体现,而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也知道了这份爱心的珍贵。他们心怀感激,希望有一天能回报那些给予他们温暖和希望的人。他们渴望努力学习,将来有能力帮助更多像他们一样的孩子,让这份爱心得以传承。
希望这点小小的善举,能让更多人了解到山区教师所面临的艰难与艰辛,让他们的身影被更多人看到,同时也让人们看到那些对知识无比渴望的孩子们,看到他们眼中期盼的光芒。
闵行区和施甸县有着深厚而特殊的友谊,援滇干部们干得一丝不苟,干得热血沸腾,他们的努力和奉献让人感动,就像陆俊先生一样,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
罗春来(左一)
我深知,闵行与施甸的友谊坚如磐石,永不褪色。期待创造更多机会,让更多施甸的孩子来到我们繁荣的上海,亲眼看看大山之外五彩斑斓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也希望上海的孩子能来到施甸山区,体验这里的生活,了解山区孩子顽强的生活,让他们明白生活中的一切都来之不易。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两地的孩子相互理解、相互激励,一起勇敢追梦,共同迈向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太平镇青龙山小学爱心之家捐助活动合影
这次经历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成为我一生中无价的回忆。我会用自己的脚步丈量施甸这片土地,等我回上海后把这段山海故事讲给我的孩子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