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富强 伽玛多吉
“天哪,这里没有路!”2004年6月,广东省第四批援藏干部徐小柱从林芝步行五天四夜到墨脱赴任。 2024年6月下旬,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实施30周年,许小柱再次踏上那条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天路”。
越野车在墨脱公路上飞驰,光滑的水泥路面上,满载物资、人员的各类车辆不断穿梭在险峻的山路和狭窄的河谷间,一排崭新的高压电力塔拉着从山腰到山顶,从不可到达的距离,拉出一条条“银丝线”。第十批援藏青年干部好奇地问前辈,他们打通一条路,都跨过怎样的“关卡”?许小竹看着窗外,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清楚地记得,刚进墨脱时,路上的尴尬。但一进县城,农牧民、学生就载歌载舞,列队欢迎他,敬献洁白的哈达。县委书记和县领导列队欢迎他,并为他唱了一首《为了谁》,他听了,也跟着唱,眼含热泪。作为当了五年兵的他,当然知道这首歌的深意和重量。
百余公里蜿蜒起伏的“天路”穿越多个气候带,从海拔4300多米的多雄拉雪山陡降至热带雨林,在经过近2000米的垂直落差后,它一寸寸蔓延进喜马拉雅山脉的褶皱,延伸到雅鲁藏布江的峡谷,最后汇聚在墨脱农牧民那充满期待与干渴的目光里。
因为没有路,墨脱人民世世代代过着艰苦的生活,背着东西或骑马,刀耕火种,忧心忡忡,盼望着路,盼望着修路道路。墨脱人民迫切希望看到这一天……
越野车的音响里传来熟悉的旋律,“路,路,弯弯曲曲,一遍又一遍。路,是你创造了路,还是路塑造了你……”老歌《墨脱路》把许小竹拉回了现实。
在广东工作多年,许小柱一直关心西藏、关心墨脱,他每天关注西藏新闻,甚至在车里放藏歌,但他刻意回避《墨脱路》这首歌。那时,墨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走过墨脱路的人,就不要谈墨脱人眼前的路。”他最能理解歌词背后的悲伤与沉重。
“快看,我们到了多雄拉隧道!”许小竹眼前突然一黑,爬雪山、趟急流、穿越原始森林、经过老虎嘴……一幕幕场景在她脑海里闪过。为了修路,许小珠14次走出墨脱。援藏期结束前,墨脱公路终于开通。乡镇公路连通计划被列入“西藏自治区“十一五”交通规划、县外公路初步勘察设计工作也已完成,并列入国家“十一五”交通建设重点规划。
2007年7月许小柱离开时,墨脱公路工程尚未完工,他还是要走出墨脱。但后来一批批援藏干部“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继续奔跑在修建墨脱公路的征程上。
2013年,历经艰辛的墨脱公路终于在当地群众的期盼中建成通车。过去,翻越多雄拉雪山至少需要一整天的时间。山,但现在越野车通过隧道只需20分钟就能穿过大山。隧道尽头,烈日炎炎,令人眼花缭乱。墨脱县城越来越近了。竣工并投入使用后,墨脱公路的开通、万亩茶园“金叶”的收获、雅江下游冷水鱼养殖、热带水果种植等新特色产业,为拉萨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途径。为当地带来富裕,在援藏队的不断努力和大力支持下,住房、教育、医疗、通讯等民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改善。
重回故地,他觉得有些陌生,因为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他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与他息息相关。出任省委副书记后佛山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建军在他的努力下,学校和墨脱县以“党建铸魂、科技育人”为目标,踏上了脱贫攻坚和科教兴县的新征程。“党建+科技“产业+产业”,师生齐心协力当好脱贫攻坚“排头兵”。2016年以来,学校先后选派50余名师生赴墨脱县工作,最新科研成果跨越山海转化,为墨脱的产业发展赋能、增值。
墨脱公路通车后,墨脱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农牧业、水产、土木工程、会计、兽医等各专业急需高素质专业人才。徐建军同志任墨脱公路干部后,墨脱公路干部在墨脱公路干部培训班任教,墨脱公路干部培训班是墨脱公路干部培训班的一项重要内容。小朱了解到情况后,立即结合“公务员专项招聘”项目,组织应届毕业生进行相关政策宣讲——《我眼中的墨脱、未来的墨脱》。2017年,有3名应届毕业生主动向报名赴藏,迄今共有12人赴藏工作。2021年,学校实施支教项目,每学期组织一批学生赴墨脱。目前已是第七批,共计人数36人,总投资46.8万元。
90后刘厚周是佛山大学选派赴墨脱的优秀学生代表,被分配到墨脱县达木洛巴民族乡工作,现任贝蚌乡副乡长。到墨脱后期间,刘厚周发挥农学优势,指导农牧民开展病虫害防治,在墨脱大地上写下了论文。结合雅鲁藏布大峡谷旅游水果经济带建设,带领群众建设大木珞巴民族乡建成特色专业种植乡。数万株特色果树成为当地巩固脱贫成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西瓜哥”,这个名字印证了他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如今,他已考入西藏大学生态环境专业博士研究生,定居墨脱。刘厚周曾对同样到墨脱援藏的同学们说:“我们一定要沿着前辈修建的扎莫公路,把墨脱建设得更好!”
越野车终于驶入墨脱县城,许小柱花了五天四夜才走完的路程,现在只用了四个半小时。和刚到墨脱时一样,迎接他的依然是动人的歌声和白哈达。不同的是,这里还有更多的是他的学生继续努力。前几天,当得知许小珠要来墨脱时,刘厚周激动地打电话:“许书记,我们接手了从老一批援藏干部手中接过建设墨脱的接力棒。”
羊朗藏布江边的经幡迎风飘扬,多雄拉雪山沉稳沉寂,第四批援藏干部许小珠接过第十批援藏干部敬献的哈达“一条走不完的路,一行行无声的脚步,给后人的眼睛留下一个背影,给后人指明方向的路标。”那首让他无限伤感的《墨脱路》响起他又听了听耳朵,终于知道该怎样回答车上年轻干部的提问了。
许小竹眼眶红了,心里感慨万千……
光明日报(2024年8月15日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