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我们迎来2024年国家生态日,今年的主题是: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在祖国大地上生根发芽、蓬勃发展。
辽阔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绿色发展不断加快,绿色版图不断扩大,亿万人民描绘的美丽中国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保绿色、增蓝天,祖国生态画卷更加美丽
远处,青山翠谷,绿植繁茂;近处的草丛中,光伏板密布,几只蜻蜓翩翩起舞……很难想象,这个犹如公园一般的地方,曾经是一座堆积了江西省南昌市生活垃圾长达24年的“渣山”。
位于此处的麦园生活垃圾填埋场,过去是露天填埋,垃圾露天堆放,蚊蝇孳生,臭味四溢。当地居民尹友聪就住在距离填埋场两公里远的一个小区里。“以前,气温越高,臭味就越浓。”他说。
2021年,麦园市垃圾填埋场完成最终封场,当地政府用土、薄膜覆盖垃圾堆,投资兴建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曾经让居民头疼的垃圾“渣山”如今正在产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最普遍的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能给人民群众带来最大的获得感,环境改善了,人民群众感受最深。”
在各地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下,“臭沟”已变“清水河”,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丽。
让蓝天更明亮。今年上半年,全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2.8%,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守护碧水。上半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I~III类)断面比例为88.8%,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劣V类断面比例为0.8%,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共同守护家园。到2023年,我国将完成造林种草1.25亿亩,治理沙化土地2857万亩,实现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连续40年“双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也需要高水平保护来实现。
位于长江之滨的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是著名的化工重镇,与长江沿岸的很多地方一样,这里也一度面临“化工围江”的困境。
面对长江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感痛惜地形容母亲河“病了,而且病得很重”。
2016年1月,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几年来,总书记已主持召开了四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共同保护好长江、不搞大开发”的理念贯穿始终。
近年来,惠亭区推进化工企业“关闭、改造、搬迁、转移”,大力修复生态环境,同时现代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制造、合成生物等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经济“绿色含量”“含金量”不断提升。
如今,长江干流水质好转,江豚追逐嬉戏,母亲河逐渐恢复生机。
打造蓝天、绿水、秀美山河,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密不可分、相互促进,需要统筹规划、共同努力。
7月26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次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黄(渤)海鸟类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评审,山东东营黄河口等5个提名地扩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入海口的东营,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这里曾是一片大片盐碱地、裸地,如今已成为一片水草茂盛、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大片湿地。
近年来,保护区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清理互花米草,落实退耕还湿、发展水产养殖政策,恢复盐生植物、海草床等乡土植物,修复大片湿地,已成为我国沿海最大的新型湿地自然植被区。
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保护区迎来了众多“新居民”,鸟类数量已达37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6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时代新征程,在创造世界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的同时,我的祖国正在不断绘制更加美丽的生态画卷。
深化改革重塑生态文明体系
清晨,陕西富平什川河国家湿地公园,河水潺潺、荷花摇曳、鱼儿自由游动……这闲适的景色吸引了众多行人拿出手机拍照记录。
1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条“荒沟”。由于上游修建水库,加大向灌区引水量,石川河富平段水量锐减,河里垃圾很多。“只见石头,不见河水,稍有雨水就变成一条臭水沟。”富平县64岁的居民陈文平回忆道。
2014年起,当地政府对什川河进行系统治理,修筑新堤,治理河道。为解决缺水问题,富平县建立什川河生态基流补偿机制,周边水库、灌区潺潺流水流入什川河。如今,河滨景观公园已成为百姓休闲娱乐的欢乐公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向污染宣战,聚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为换蓝天,淘汰“散乱污”企业、实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推进货物运输“公改铁”、提高车用燃油排放标准……打出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转型“组合拳”。
为守护碧水长流,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不少河湖实现了由“无人管”到“有人管”、“管不住”到“管得住”的转变,成为惠及人民的幸福河湖。
为了让鸟儿歌唱、花儿芬芳得以延续,我们将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提高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能力,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有效管控土壤环境风险,如期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
新时代以来,生态文明体系系统重塑,生态文明写入党章和宪法,制定、修改环境保护法等30多部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实施《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数十项具体改革方案相继出台,中国特色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和生态文明“四梁八柱”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守护好青山绿水,制度要成为刚性约束、触碰不得的高压线。要严格用制度管权力、管官员,保蓝增绿,有权势的要负责,有责任的要担当,不尽职的要问责。
针对一些地方环境意识淡薄、职责履行不到位、执行不力等问题,党中央推动建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估考核制度,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退出审计,实行生态环境损害终身问责制,使生态环境保护逐步成为硬约束。
乾隆皇帝亲自部署,坚决打击各类生态破坏行为,严惩不贷、违法犯罪,严打违法犯罪行为,严惩不贷、违法犯罪,严打违法犯罪行为。 乾隆皇帝亲自部署,坚决打击各类生态破坏行为,严惩不贷、违法犯罪,严打违法犯罪行为,严惩不贷、违法犯罪,严打违法犯罪行为。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各地转变发展理念,经过不断探索实践,逐步走出了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道路。
正值暑假,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草木葱茏,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林场工人李成志最近忙着接待游客。他在林场工作了20多年,以前和工友们靠砍伐树木为生。随着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当地旅游业开始发展起来。“今年暑期游客数量比以往大幅增加,工人人均收入增加了8000多元。”李成志说。
林区还发展了黑木耳种植等林业产业,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协调,绿色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同时,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53.9万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126万亿元以上。
加快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连日来,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街道双山口早熟苹果迎来大丰收,一颗颗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
“你绝对想不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座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吧?”来自云南的女孩齐莉在直播平台担任“家乡推介官”,漫步在果园里,给观众讲述家乡昔日矿山如何变身“金山”的故事。
齐力家住矿区附近的乐居村,过去,长期的磷矿开采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这里变成了寸草不生的“秃山”,山体滑坡、山洪、塌方事故频发。
当地政府发动社会资本探索“矿山绿化+现代苹果示范园”生态修复模式,在废弃矿山上建设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园,同时打造新国书店、咖啡吧等文旅项目,开展星空露营、山地户外休闲拓展等活动,培育壮大“旅游+”新业态。
中国式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高质量发展夯实绿色基础。
在中国大地上,“风”与“光”无限美好。
光伏板依山势起伏,板下青草茂盛,羊群悠闲漫步其中……板下发电,羊群放牧。中国绿发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的这个400万千瓦风光互补项目,以“牧光互补”模式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项目实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同时,光伏板的铺设减少了风对植被的影响,减少水分蒸发,遏制了草原退化、沙化趋势。”新疆中铝电力技术有限公司伊犁运维中心经理刘勇说。
依托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近年来新疆新能源发展步伐加快,今年上半年新疆新增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达1408万千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瞄准建设美丽中国目标,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国家层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部署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体系工作方案》,确立了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的明确方向。
在行业领域,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落地生根:《电解铝行业节能减碳专项行动计划》部署了大力推进节能减碳改造、实施非化石能源替代、推动产业链协同绿色发展等重点任务;《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重点加快数据中心节能减碳改造、更新耗能设备等。
全国各地,建设美丽中国的步伐正在加快:在青海,以“生态为纲”的省级地方法规《青海省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8月1日正式施行;在浙江,7月24日实施的《杭州市污染治理和回收利用行业提升实施方案》提出,到2024年底,实现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北京在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后,今年还将新增15个休闲公园和城市森林、50个袖珍公园和小绿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污染防治,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
展望未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引领下,美丽中国建设将不断迈出新步伐,续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篇章。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新华社记者李满长报道。
光明日报(2024年8月15日第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