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光明日报》8月18日电】记者张京华从北京市大兴区获悉,大兴区致力于打造“一刻钟就业服务圈”,目前,全区725个社区、村已实现服务全覆盖,共服务“派遣”劳动者5.1万余人次,职业考核等服务17.9万人次。 提供就业匹配推荐、招聘会推荐、职业指导等。
据介绍,通过实施“家门口智慧就业服务”,大兴区基本实现了就业服务一平台、就业数据“一出口”、重点人群“一单”、助就业“一标准”、“就业资源一库共享”的就业服务新格局。
“智慧上门就业服务”规范村镇和社区基层服务站设置,发展信息服务体系,制定重点群体分级分类服务标准,按照“十步走工作法”服务流程准确开展救助就业工作,实现服务场所标准化, 服务对象的精准化、服务流程的标准化、服务手段的信息化、服务范围的全球化,为劳动者提供全周期、全要素、全方位的“家门口”公共就业服务。
“智慧就业服务上门”系统汇集了区、镇、村社区的3.8万个就业岗位、15个职业测评工具、12个职业指导专家课程和100多个职业指导短视频等服务资源,区、镇、镇、 村级,实现全区资源共享。
大兴区统筹利用政务服务站、社区服务站、村委会等空间资源,在区内所有村、社区设立线下服务站,配备不少于1名就业服务专员。通过线上线下数据互动比对,将新登记失业人员、初投保劳动人员、已离校失业大学毕业生等重点救助对象信息录入“家门口智慧就业服务”系统。
为提供精准帮扶,大兴区根据求职者就业意向、技能水平等个人实际情况,对求职者进行智能“画像”,自动确定服务级别并生成服务包,由就业服务专员按照“十步工作法”开展服务,同时系统自动建立“一人、 一档“求职者就业服务档案”。“从调度到服务,系统实现了信息化的全过程,劳动者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就业服务。就业救助更加及时,措施更加丰富和精细化。大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关洪峰说。
未来,大兴区还将开展“一对一”引导,把人带进企业、送岗位等精细化服务,将重点企业纳入“上门智能就业服务”范围,试点推广“上门智能就业企业服务站”,建立企业就业服务大数据驾驶舱,做好企业人力资源服务保障工作。
光明日报(2024-08-19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