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山工业区,御风未来试制工厂里,2吨级电动垂直起降固定翼载人飞机M1正在进行“精装修”,计划两个多月后亮相第七届进博会汽车展区。
M1主要服务于城市内及城市间的短途空中出行,俗称“飞行出租车”。8月18日,上海开通了国内首条省际定点低空客运航线(昆山城市航站楼—上海浦东机场)。以燃油直升机为载体,单程飞行票价为1600元。但御风未来副总裁岳婷婷认为,这个价格有点贵,她认为,未来随着上海“空中出租车”业务的大规模铺开,尤其是像M1这样的电动垂直出租车、eVTOL起降飞行器大量进入市场,飞行出租车降价空间很大。
御风未来M1
今年2月,同样位于上海的峰飞科技驾驶自主研发的5座eVTOL从深圳蛇口飞抵珠海九洲港,直线距离50公里,仅用时20分钟。如果乘坐地面特快列车,则需要2个小时,票价约400元。
“未来,预计航空票价可以与地面火车票价相当。”岳婷婷说。
峰飞eVTOL完成深圳—珠海跨海跨城飞行
“坐飞机”,20分钟400元?这并非毫无根据。记者近日跟踪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市经信委组织的上海低空经济产业访谈组发现,从前端的材料供应到后端的产品制造、检测,上海低空经济全产业链要素充分聚集,对实现产业规模扩张和成本优势十分有利。
材料自主可控是上海低空经济的一张王牌。例如,御风未来自主研制的M1,采用复合材料机翼布局,最大载重700公斤,巡航速度200公里每小时,去年10月成功首飞,今年1月获得我国民航局适航审定批准。M1的复合材料、电气系统、飞控系统三大核心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其机身材料采用的是上海石化的轻质高强度碳纤维。
据了解,碳纤维密度不到钢铁的四分之一,但强度却是钢铁的7至9倍,耐腐蚀性能优异,可作为飞机的“骨架”和“蒙皮”。上海石化碳纤维事业部总经理李鹏介绍,自2007年率先开展碳纤维技术研究后,上海石化已耕耘十年,至2018年终于成为国内首家突破48K大丝束碳纤维(每束碳纤维有48000多根纤维)产业化技术的企业,目前已满足华东无人机基地多家企业的需求。
大丝束碳纤维
“三电”供应链优势是上海低空经济的第二张王牌。在飞机领域,我国与欧美存在客观差距,但eVTOL之于传统飞机,犹如新能源汽车之于燃油汽车,产业链与新能源汽车高度相似,而我国尤其是上海及周边地区拥有成熟的“三电”(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供应链,将有力支撑我国在航空电动化领域的弯道超车。
第三张王牌是上海敢于利用稀缺的空域资源进行测试和应用,2018年华东无人机基地在政府主导下在金山区成立,目前拥有空域面积1370平方公里,已批复金山—舟山、金山—嵊泗岛、金山—龙华机场等8条无人机物流航线和1平方公里陆地试飞起降点,全力支撑各类中小型和大型无人机研发、试飞和场景应用测试,并积累了涵盖制造、应用、材料等38家无人机全产业链企业。
华东无人机基地大金山岛、舟山岛、嵊泗岛起降点形成黄金三角
顺丰速递旗下丰宇顺途便是受益者。2020年10月,丰宇顺途在华东无人机基地打造无人机物流岛场景。其中,浙江嵊泗至金山之间的海鲜冷链运输航线目前已投入运营,丰洲90无人机目前已常态化运营,每天约有10架次出动。上海丰宇顺途负责人孙彪告诉记者,今年5月,丰宇顺途从华东无人机基地又完成了一轮飞行,首飞龙华机场。这意味着将鲜活海鲜从嵊泗直运到上海市民的餐桌上是可行的,全程约3个小时。此外,上海还有杨浦区低空智慧物流配送、徐汇滨江无人机集群表演等开放场景。
风宇顺途无人机执行岛屿物流场景
低空经济是指垂直高度在1000米以内的多场景低空飞行经济模式,可根据需要延伸至3000米空域,利用有人或无人低空飞行器进行载人、载货等作业。上海起步较早。仅在eVTOL领域,据市经信委数据显示,上海就聚集了全国约50%的领先eVTOL创新企业。
“有空间进行验证测试、有场景进行应用演示、有客户进行购买使用”的巨大诚意。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已有5家eVTOL公司成功完成首飞,除吉利旗下沃飞长空位于成都外,其余4家均位于上海。上述eVTOL公司最早将于2026年实现适航认证并开始商业运营。总部位于上海的
倾转旋翼载人电动飞机E20
根据上海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到2027年,上海将建立起新型低空飞行器研发设计、总装制造、适航试验、商业应用等完整的产业体系,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