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项一凡
“我希望把我的论文写在华夏大地上,也希望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的知识,给我的学生看一个更加丰富的世界。”这个暑假,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肖书建非常忙碌,假期里他忙着带领学院师生到全省各地做社会实践。在学生眼中,肖书建的课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因此被誉为行走的思政老师。他将复杂的思政理论融入生动的故事中,将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互动、探究中激发思考,真正实现了知识的主动运用和社会价值的传递。
思政课的行走“百科全书”
从蒸汽机的轰鸣声到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画卷,从气势磅礴的钢铁生产到超级计算机的疾驰速度,肖书建先生的文字犹如江河的流水,仿佛化身为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肖书建善于广为引证,以社会为卷,以案例为笔,把那些看似深奥的理论观点一一拆解,融入生动的故事之中,历史的脉络、科技的发展在他口中活灵活现,表演得引人入胜。
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即便是这位“百科全书”老师,偶尔也会遇到未知的边界。但此时,他没有逃避,而是以更开放的心态,鼓励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知识的殿堂,从不拒绝任何探索者的提问。
在肖书剑的课堂上,总能看到学生们或是埋头苦思,或是踊跃提问,他们的思维犹如野马在无边无际的知识草原上奔腾。面对那些奇思妙想的问题,肖老师一点也不苦恼,相反,他很享受,看到学生们思维的火花四溅,他感到很开心。即便自己一时无法解答某个问题,他也会巧妙地引导学生互相讨论,甚至鼓励他们现场上网查找答案,让每一节课的结束都成为新知识的起点。
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中心
在肖书剑的课堂里,讲台不再是绝对权威的象征,而是师生交流思想、智慧的温馨角落。把复杂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讲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是自身教学艺术的极致追求,也是激发学生潜能、启发学生思维的关键。
“让知识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们自己去播种”,肖书建老师说,他巧妙地实行了“翻转课堂”模式,鼓励学生每学期都主动参与,从课程设计到备课,再到最后登上讲台授课,学生都深度参与到每一个环节中。在备课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在挑战中学会了团队合作、自我表达,体会到了成长的喜悦和成就感。
此外,肖书建还精心在校园开展“大学生思政课”品牌活动,它就像一座连接理论与实践彼岸的桥梁,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们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融入到生活实践中,通过演讲、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制作十分钟左右的视频,展示思政理论的魅力与价值。
肖书建老师的脚步并没有止步于校园,他认为真正的知识应该扎根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他亲自带领师生团队到鄂州市华容区、神农架林区等地开展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实践调研。在教学沙龙中,思想碰撞,探究教育的真谛;在生态保护行动中,以实际行动守护青山绿水;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传递温暖与关怀。“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如何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与温度。”实践让学生们感触颇深。
肖书建让思政课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开花结果,让学术研究的根深深扎根在乡村的土壤里,他用自己的汗水让知识之花在中华大地上绽放得绚丽多彩,他用行动诠释了“在中国大地上写论文”的深刻内涵,为学生追求真理、服务社会树立了光辉榜样。
用“学术研究+理论解读”深度阐释真相
深入阐释道理,需要深厚的理论支撑。肖树建老师秉承“教学引领科研、科研支撑教学”的教学理念,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作为科研的切入点,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论证与阐释中知晓道理、道理与必然。在科研道路上践行了以研促教、立德树人的责任与使命,讲出了理论的高度,阐释了思想的力量,阐释了深厚的学理与情感。近年来,肖树建教授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湖北省重大科研基金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前期资助项目、省部级项目等多项;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支撑思想政治课教学,用科学的思想理论说服、引导学生,发挥了思政课在立德树人、立人建功的重要作用。
只要理论令人信服,就能得到群众的支持。为了把真理讲透,肖书建老师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逻辑,一方面聚焦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另一方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教学的依据。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及时回应学生的兴趣、担忧和思想困惑,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疑虑和矛盾,让学生体会到马克思主义在解决现实疑虑中的真理和力量,并一步步引导他们走出困境。另一方面,立足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教育和引导学生真正学好、懂、信、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清是非对错,真、善、忍。多年来,肖树建先生带领学生从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产生了一系列服务于教学的教材和研究成果。他撰写的研究报告荣获全国百佳研究报告称号,学术专著荣获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系列论文荣获武汉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多项研究成果被《新华文摘》、人大等选编。被《学习强国》、人民网、光明网、求是网等收录复印资料、高校人文学术文摘、节选和全文转载。
让真理活起来,需要创新方法和途径。让思政课活起来的关键,就是用历史故事,从微叙事的角度,营造沉浸式体验。肖淑建老师运用“历史+故事+科技”的教学方式,让思政课活起来。一是充分发挥历史文物的思政教育功能,鼓励学生从校园课堂走进革命旧址,推动大中小学革命文物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将革命旧址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二是依靠信息技术赋能红色课堂,构建“虚拟仿真+”教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历史传统和革命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三是积极打造思政大课育人。该模式就是让思政课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联动政府机关、企业社团、兄弟院校等共建大型思政教育基地,从社会实践中锤炼学生的进取品格,提升思政课的育人效果。近年来,肖淑建老师讲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和法治》、《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等课程,深受学生好评,教学评估成绩在学院名列前茅。思政学院院长,指导学校教学部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教育部思想政治实践基地1个,指导学生作品获批教育部思政精品资源项目、各类竞赛荣誉等,用真实的工作业绩把新时代思政课讲得深入、透彻、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