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12日电 题:牡丹花开二十年 白先勇携新书与北京读者见面
作者:朱鹤、高凯、卢世春
“我第一次接触昆曲,就像一条情缘把我和昆曲紧紧地绑在一起,无法分开。”现年87岁的台湾作家白先勇在他的新书《牡丹花开二十年:青春版《牡丹亭》与昆曲的复兴》中这样描述自己与昆曲的终生缘分。12日,该书简体版在北京首次进行签售。
9月12日,台湾作家白先勇策划的《牡丹花开二十年:青春版《牡丹亭》与昆曲复兴》简体版图书在京举行签售会。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由两岸文化、戏曲精英联手打造、白先勇监制的青春版《牡丹亭》今年迎来了20周年,完整版日前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还将在北京大学上映,为小戏迷们献上一场视觉盛宴。此次出版的新书由白先勇担任总策划,书中收录了青春版《牡丹亭》主创团队和学者专家的作品,今年3月底,繁体版在台湾出版。
在北京举行的签售会上,白先勇笑着说:“这本书很重,繁体版有1.6公斤,简体版有1.5公斤,里面记载了青春版《牡丹亭》20年来的演出历程。”这是白先勇在北京的首次公开活动,读者参与热情高涨。距离开幕还有一个小时,能容纳百余人的签售会场已座无虚席,三四排观众都停在座位后面。
9月12日,《牡丹花开二十年:青春版《牡丹亭》与昆曲复兴》简体版图书在京首次签售。图为白先勇讲述青春版《牡丹亭》二十年来走过的坎坷与风风雨雨。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在长达50分钟的致辞中,白先勇讲述了青春版《牡丹亭》的跌宕起伏。今年3月,该剧在台湾开启20周年演出,从高雄到台北,每场都座无虚席,年轻观众占了相当比例。白先勇说,“在台北演出时,一个16岁的中学生追着我说:‘看的时候我哭了。’可见《牡丹亭》的爱情神话已经超越了时空,四百年后依然能感动一大批年轻人。”
二十年过去了,青春版《牡丹亭》为何依然如此受欢迎?白先勇认为,原因之一是它尊重经典但不追随经典,借用现代但不“滥用现代”。
“昆曲有600年的历史,有着象征性、写意性、抒情性和诗意性的成熟美学,这是昆曲的根。”白先勇说,青春版《牡丹亭》在此基础上精心融入了服装、灯光、道具等现代舞台美学,因此既像地道的昆曲,又符合21世纪年轻人的审美观点。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大一学生、本次签售活动的小读者周立哲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正是因为这部剧,让很多年轻人愿意走进剧院,用正确的审美去欣赏昆曲,并主动关心昆曲的发展和传承。”
从事工程设计的读者洪澜从长沙远道而来。15年前,她毕业步入社会时看了青春版的《牡丹亭》,从此与昆曲结缘,拜昆曲为师学艺。在昆曲的学习中,她感受到了“百戏之祖”的经久不衰的魅力。从粉丝到学习者,洪澜心中不禁升起将昆曲艺术传承下去的渴望,“无论是歌词、唱腔还是人物造型,都真的美极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