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新能源汽车进入地下车库一事,近期引发极大关注。先是杭州部分五星级酒店被曝对新能源汽车“差别对待”,近日,广东省博物馆限制新能源汽车停车的规定再度引发争议。对于新能源车主而言,“歧视”的声音不绝于耳。不过,也有人认为这一规定合理,不同意见也不少。
广东省博物馆:
限制新能源汽车是有原因的
近日,有车主反映,当他们准备驾车驶入珠江新城广东省博物馆时,发现新能源汽车无法进入地下停车场,被要求停放在露天停车场。
广东省博物馆一名工作人员告诉南都万财记者,确实有这样的规定。“但这不歧视新能源汽车,因为博物馆是消防安全重点管理单位,所以现在的车辆管理都是采取分区管理规定。”该工作人员介绍。她表示,其实限制新能源汽车停放的规定早就实施了,至于具体实施时间,该工作人员表示自己是新来的,并不清楚。
据知情人士透露,现场可以看到地下停车场挂着禁止新能源汽车停放的牌子,地下停车场的工作人员也证实,新能源汽车禁止入库,只能停放在专门的露天停车场。不过,露天停车场车位并不多,被不少蓝牌燃油车“霸占”。
值得一提的是,9月19日晚,广东省博物馆官方账号专门发布了一则停车引导公告,主要内容基本都围绕着如何停车展开。
广东省博物馆在公告中指出,场馆是重要文物收藏机构、人员聚集场所、消防重点单位,而且是单体建筑,集地下停车场、文物库房、观众公共区域于一体,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危及楼内人员人身安全,还会给库房、展厅文物安全带来巨大隐患。自2021年9月22日起,对燃油车、新能源车停车实行分区管理,东门露天停车场对新能源车开放。但针对车主反映的新能源车专用停车场车位不多、车位被油车占满的现象,指导意见并未提及是否会做出相应规划和改善,仅给出提示,引导其到馆外其他停车场停车。
业界声音:
博物馆很特殊,管理层有正当理由对其进行限制
广州市停车行业协会会长李旭锦告诉南都万财社记者,根据《广州市停车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九)项规定,车辆必须在标准规定的停车位数量内停放,不得无故拒绝停车服务。
“但博物馆是个特殊场所,馆内有大量需要保护的文物,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管理方的理由也说得过去,同时管理方也为新能源汽车室外停车提供了解决方案,因此他们的做法也是恰当的。”李绪金说。有人担心,省博物馆出台限制新能源汽车停放的规定,会不会引发不少物业地下停车场效仿?李绪金表示,其实不必过于担心。“毕竟在这次备受关注的事情中,文物的特殊性还是比较明显的。”他指出。
律师意见:
限制措施可以理解,也需要合法合规的程序
省博物馆此举引发争议,不少法律界人士对此持有不同看法。有律师表示,省博物馆此举并不违法。也有律师认为,省博物馆此举可以理解,但必须经过合法合规的程序。
“这是一个引起广泛讨论的事件,大家都有自己的理由。”广东华安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曹培杰表示。他认为,这毕竟是别人的地盘,其管理部门有权制定不违法的规则。在法律法规层面,不会有这样的限制性规定,博物馆的做法并不违法。
广东法治盛邦律师事务所律师沈敏建认为,博物馆属于公共区域,其建筑内的管理规定应由其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在不违反现有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制定。结合此前部分小区物业也对新能源汽车进入地下车库作出限制的规定,从法律角度看,首先,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同属机动车,法律规定不明确,不应区别对待。其次,小区或某一物业的业主是否允许新能源汽车进入地下停车场,涉及物业的管理规定。根据《民法典》第286条规定,辖区内业主应当遵守所在小区的管理规定。第278条规定,管理规定的制定,应当经占专有面积三分之二以上、人数占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表决通过。换言之,如果有相应的管理规定,制定程序合法,其他人就应该遵守。最后,趋利避害是人的基本属性,有这样的举措无可厚非,但前提是要有合法合规的流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律专家表示,理论上消费者有权将车停在那里,毕竟那是公共场所,也没有法律禁止电车进入。
新能源汽车车主:
一些人表示受到歧视,另一些人表示理解
在众多“歧视”的声音中,新能源车主王先生认为,这明显是对新能源汽车的歧视,用小概率事件来制造焦虑。在他看来,新能源汽车停车自燃的概率很低,如果发生碰撞,自燃是有可能的,但碰撞后自燃,汽油车和电动车都会发生,不仅仅是电动车。
不过,已经拥有两辆新能源汽车的邓先生对于限制新能源汽车进入地下车库的做法表示理解。“毕竟大部分电动车起火都是因为电池外壳破损导致的,目前很多物业管理部门缺乏相关检查排查要求,用户又不懂防范,导致大部分车主对车辆(电池)的客观状况并不了解。”同时他表示,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市民江南西江告诉南都湾财经记者,其实这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歧视”在各个方面早已存在。就拿湛江徐闻到海南的轮渡来说,也有专门为新能源汽车开通的航班,数量也寥寥无几。这也是一种不平等的待遇,毕竟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也有成熟稳定期,特别是电池技术还没有真正成熟,这是客观事实。因此,这种限制可以理解。但作为一名新能源车主,一名汽车领域的从业者,如果考虑到自燃的概率,燃油车自燃的概率其实要高于新能源。同时,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去年的30%左右突破50%的发展趋势来看,相关部门并没有主动考虑如何规避风险,而是采取这种“一刀切”式的管理方式,让人觉得这是一种“懒惰的政府”行为。此外,这一限制的根源还在于社会公众对于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的发展技术还缺乏足够的了解,这让很多人仍然存在不必要的担忧。
撰稿:南都万才社记者 梁洛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