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鹏(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影视文化与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平凡人的歌》重现了当今城市中年人生活中的“乱象”,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年人生活的酸甜苦辣,引发观众的共情与探讨,也让影视作品中的“中年叙事”成为关注焦点。
虽然联合国对于中年有着明确的年龄界定,但在人们的感性理解中,从三十岁到五十岁,似乎都属于中年的范畴。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年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更是在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所需要的状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尤其是电视剧将关注点集中而广泛地投向中年群体,几乎各剧种均有涉及,这已成为一种现象,其创作优势与局限性值得关注与探讨。
从左至右分别为中年电视剧《平凡人的歌》、《玫瑰的故事》、《年轻夫妇》剧照。
中年题材内容丰富,具有延展性
如果说根据陈容小说改编的电影《中年人》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以“中年”命名的影视作品的话,那么,随着电视的普及及其成为主导大众传播媒介,电视剧则成为塑造中年人物形象、表达中年生活的重要艺术形式。
近年来,中年人的形象出现在各类影视作品中。如《我们的婚姻》《牵手的秒针》《浪漫的事》《男人四十》《中国式离婚》《玫瑰的故事》《年轻夫妇》等都市情感剧讲述中年人的情感和婚姻故事;《关于唐医生的一切》《玫瑰战争》《好事成双》等职场剧讲述中年人的职场难题;《小敏回家》《小小的舍得》《小小的告别》《小欢喜》等家庭伦理、育儿剧讲述中年人的代沟和教育问题;《孝子》《满屋子的父母》关注中年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赡养; 《张卫国的夏天》《我是余欢水》《中国式关系》等都以荒诞或喜剧的风格来表达所谓的“中年危机”。当然,更多的作品融合了上述类型,来呈现中年人面临的整体困境,比如《更年期的幸福生活》《成熟岁月》等。
这些以中年人为主题或刻画中年人的作品,延伸到不同类型的电视剧中,一方面说明中年人及其生活受到观众的关注;另一方面也说明从影视创作的角度看,中年题材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故事来源。原因在于,相较于青少年、老年人等群体,中年人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最为复杂,所能涉及的题材和内容,除了主体,还可以延伸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对中年人最常用的描述“上老下幼”,就是指在家庭范围内与子女、父母的关系;而与职场同事、生活中与他人的关系,也是中年人生活圈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因此,关于中年人、中年题材的电视剧,不仅能够展现中年群体独有的性格特征,还可以通过中年群体作为关系中介,表征更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探讨更为丰富的社会话题。
中年影视创作的叙事与特征
如果从现有电视剧的主题、关系来审视中年影视叙事,其主旋律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中年危机”。
如果追溯“中年危机”这一概念,它与雅克所说的“当成年人意识到生命有限,生命中可能还剩下多少时间”有关。虽然人生的衰老与平庸是正常的、无法阻挡的,但难免在某个沉寂与疲惫的时刻,人会感到委屈与厌烦,甚至不甘放弃。如果有渠道宣泄、处理这种情绪,那么自然就能顺利过渡,让生活恢复到积极的状态。如果情绪得不到宣泄与化解,就容易产生各种焦虑、不满与痛苦,成为中年特有的身心各种主观与客观表现,这就是“中年危机”。
中年危机的背后,有生物时间和社会变迁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基于影视剧营造戏剧冲突点的考虑,多数描绘中年题材的电视剧的主要叙事策略是诉诸各种困境:物质困境或精神困境,源于自身或源于他人。
近年来,讲述中年人、中年生活、中年世界的电视剧创作主要呈现三种倾向。
第一,主要聚焦城市生活。考虑到市场回报,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形式,主要聚焦城市中年人。除了《乡村爱情故事》,目前的电视剧中很少看到中年农村人物。其实,农村中年人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比如乡村振兴的很多带头人都是中年人,他们每个人都有故事,也会遇到中年的各种困惑和问题。影视作品中的“中年叙事”不能忽视他们,也不能忽视他们背后的普通农民。
二是主要以男性为主题。虽然《中年男人》的主人公是女医生,但此后的电视剧中,中年人及其困境、问题的主要对象多为男性。电视剧在处理中年题材时,女性视角以及对中年女性的关注与叙述相对匮乏。
第三,电视剧对物质生活、具体生活困境的刻画远多于对中年人精神心理层面的刻画。具体生活、细节、困境的呈现,对于创作者和接受者来说都是廉价的,但抽象的情感、心理、精神层面的表达的缺失,也凸显了创作者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的不足,长此以往会造成审美疲劳。
从表现中年到超越中年
现实题材的好作品,会塑造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传递积极的人格魅力和社会价值。中年生活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不仅丰富了荧屏上的人物形象,也拓展了电视剧的叙事话题和现实维度,让观众在观剧的同时反思自我、理解社会、理解人生。
但过多的危机或困境叙事,不仅不能缓解观众的情绪、抚慰他们的心灵,反而会让他们陷入焦虑的漩涡。因此,面对越来越多聚焦中年群体的电视剧,如何在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内容、题材、叙事策略上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是创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要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心态,让观众感同身受、产生认同,更要给予他们前行、奋斗的勇气和力量。这或许是影视作品在表现生活的基础上,需要更认真思考的一个维度。从这个角度看,表达“中年危机”固然重要,但只呈现表面的“中年危机”的种种表现形式是远远不够的;而只在作品的最后给出草率而苍白的解决方式,也是不负责任的。
在很多国产电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生活的展现,也不乏让人印象深刻的剧情和人物,但总体上更多是注重对欲望、物质困境的叙述和表达。一些优秀的国外电视剧,如《我的解放日记》《我的大叔》等,并不追求过于曲折的剧情和故事,而是主要注重情感的渲染和中年人内心的挣扎与纠结,以个性化的体验呈现出更为丰富的社会心态。这样的叙事策略值得我们借鉴。
时光荏苒,世事如白驹过隙。中年在特定的人生阶段有其生理心理的独特性,但内心的复杂与迷茫、生活的压力与艰难,并不是中年人独有的。只是这些表现对于中年人来说,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因而具有很大的样本意义和代表意义。这也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将社会发展、社会心态与中年人的生命历程相结合创作的根本原因。从这个角度看,无论代表哪个年龄段,无论关注的焦点是谁,个体的命运都应该与时代的发展相联系,给予观众真善美的体验和奋力向上的力量。影视作品中的“中年叙事”不仅表现了中年危机,也表现了中年的奋斗,不仅表现了中年,更超越了中年,给人以中年重新出发的勇气,给予了观众信心和力量。
光明日报(2024年9月25日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