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心脏日。
每年秋冬季节是冠心病、瓣膜病等常见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与冠心病相比,很多人对心脏瓣膜病比较陌生。
事实上,这些疾病的患病率在 60 岁左右开始上升。75 岁以上的人中,大约有八分之一患有严重的瓣膜性心脏病。
上观新闻记者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心外科主任朱丹教授,听他讲述心脏瓣膜病的防治。
心的“门”被打破了
俯视图:心脏瓣膜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我国的发病情况如何?
朱丹:大家都知道,房子离不开钢筋混凝土、水管、电线等。如果把心脏比作房子,心室就像钢铁和混凝土,冠状动脉就像水管,导电束就是房子。就像电线,心脏瓣膜就像门。一旦这扇门被打破,无法打开或关闭,就称为心脏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严重的心脏瓣膜疾病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目前,我国约有2500万心脏瓣膜病患者。其中,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约450万。
研究表明,心脏瓣膜疾病的风险在60岁左右开始上升。75岁以上的人中,大约每8人中有1人患有严重的瓣膜性心脏病。
俯视图:心脏瓣膜疾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朱丹:以主动脉瓣狭窄为例,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活动后胸闷、气短等,严重时会导致心力衰竭。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2年生存率约为50%,5年生存率为20%,甚至低于一些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
保持活跃很重要
顶视图:如何根据症状区分心脏瓣膜病和众所周知的冠心病?
朱丹:根据症状很难完全区分两者。主动脉瓣狭窄还会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活动后胸痛等类似心绞痛的症状。但可以通过心脏彩超等一系列辅助检查来鉴别。
上图:如何从生活方式入手,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朱丹:高盐、高脂肪、高糖、高热量的饮食习惯、工作压力大、运动量减少、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与心脏瓣膜疾病有关。
最近的一项研究证实,每周进行适度、固定、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有效降低主动脉瓣狭窄的发生率。
来源:视觉中国
多学科协作,为患者着想
顶视图:目前心脏瓣膜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哪些?
朱丹: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对于轻、中度患者,可以服用药物来减轻心脏负担,缓解症状。但根治仍需手术治疗。
传统手术需开胸,并在体外循环支持下进行,恢复时间长,创伤较大。随着对该病发病机制认识的加深以及材料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操作和介入治疗不断优化,心脏瓣膜疾病的治疗正朝着更加微创的方向发展。
与传统手术相比,介入治疗的最大优点是不需要体外循环,不需要开胸。通过导管进入体内即可将瓣膜送至相应部位进行瓣膜置换。即使是因高龄、体质虚弱、病变严重或其他疾病不适合手术的老年患者也能得到治疗。
目前介入治疗的置换瓣膜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球扩张瓣膜,另一种是自扩张瓣膜。其中,球瓣是目前国际上广泛用于主动脉瓣狭窄置换的人工生物瓣膜。根据多项国际临床研究结果,与传统自膨式瓣膜相比,具有瓣周漏率较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死亡率较低的特点。
顶视图:老年患者常患有各种基础疾病。治疗期间应该注意什么?
朱丹:合并其他疾病确实会增加诊断和治疗的难度。往往需要介入心脏病专家、心外科医生、影像专家、麻醉专家等多学科团队的协作,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高质量的诊疗方案。
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多学科团队应综合考虑患者的预期寿命、个体情况、瓣膜耐用性、二次瓣膜置换的风险和可行性等因素。
对于老年人或者高危人群,我们在制定治疗方案时会更加注重短期疗效。
对于低危患者,尤其是65岁至70岁的患者,其预期生存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在制定治疗策略时,不能只考虑一次手术的结果,而必须着眼于未来,为他们选择最优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