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记者:李玄章、陈旭
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当前,一些地方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三保”压力加大,各方高度关注。针对“三包”相关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上提问:今年以来,财政部采取了哪些措施支持地方政府确保“三包”底线?基层“三包”?
财政部长兰佛安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做好基层保基本民生、工资、经营这三项工作,就是人们常说的“三保”。保障”,是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要求。 ,这也是金融的基本功能。 2024年,财政部将继续完善涵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应急处置的“三保”管理体系,推动基层“三保”平稳运行。
研究制定“三包”清单
兰佛安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进一步指出,财政部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支持“三保”工作:
一是强化基层“三保”财政保障。 2024年,中央将向地方安排10万亿元以上转移支付预算,督促地方财政资源向基层转移,优先安排好“三保”预算。这里所说的基层主要是县级。
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按照“县级优先、市级帮扶(覆盖底线)、省级覆盖、中央激励”的原则,层层压实责任,落实“三保”风险应急预案将详细说明。
三是增强国库资金保障能力。加强财政资金对困难县区的拨付,保障“三保”资金支付需求。
四是加强地方金融运行监管。目前,依托一体化预算管理系统,全国各预算单位和基层财务业务均可实现财务运行监控。国库资金有多少、“三保”进展情况财政部一清二楚。每月向各地推广“三包”风险提示,督促地方政府及时应对。
兰佛安强调,总体来看,当前基层“三保障”总体稳定、局部偏紧。按照全国基层财力总量测算,“三保”底线是有保障的。以2023年为例,基层“三保”支出约占可用财力的50%。如果加上其他刚性支出,将占可用财力的80%左右。部分地区“三保”压力加大,主要原因是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土地出让收入下降、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加重。
对于下一步“三包”工作,兰佛安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采取务实有效措施,研究制定“三包”清单,积极构建长效机制。健全任期机制,夯实基层“三保”底线。具体有以下五项措施:
一是压实各方责任。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是本地区“三保障”的第一责任主体,要定期研究完善保障措施。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本领域“三保”政策的落实,并与财政部门建立了横向协调机制,形成合力。
二是增强地方财力。结合年度预算安排,继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今年,利用债务余额限额,向地方政府下达4000亿元债务限额,补充综合财力。这对于保障“三保障”具有积极意义。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财政转移支付比重;同时,扩大地方税源,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三是加强国库资金配置。继续跟踪地方收支运行和国库资金保障情况,对国库资金紧张的地方,中央财政通过提前安排资金给予适当支持。督促省级财政部门加强国库资金监管,增强基层国库资金保障能力,优先满足“三保”支出需求。
四是缓解债务压力。加大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力度,每年新增一定数额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补充政府资金财力,支持地方政府化解债务风险。
五是加强动态监测。推动建立覆盖“三包”全流程的信息化、智能化监控体系,动态捕捉风险隐患,及时预警提醒,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置。
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期,财政部正在研究出台专项债务管理新办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此,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表示,近年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专项债管理政策体系,引导地方政府完善专项债项目。高质量发展,继续为推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市场发挥重要作用。
王东伟介绍,2020年以来,累计安排新增专项债券18.7万亿元,支持政府投资项目约13万个。今年新增专项债券安排3.9万亿元,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年。
王东伟表示,财政部围绕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精心组织专项债券的分配、发行和使用。一方面,加大对经济大省专项债券的支持力度,对准备充分、投资高效的项目配置额度。区域倾斜度较高,支持经济发达省份重大项目建设。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其他地区专项债券额度,推动在建项目续建和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实施。下一步,指导地方政府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加强调度,每十日通报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展情况。截至9月底,各地新增专项债券3.6万亿元,占年度额度的92.5%。
王东伟表示,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下一步要研究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完善管理机制,保持政府投资力度和节奏,合理降低融资成本,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有三点:
一是扩大范围。要研究完善专项债券投资清单管理,增加项目资金使用领域,最大限度扩大使用范围。同时,利用专项债券支持收购现有商品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此外,合理支持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促进新生产力加快发展。
二是强机制。研究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开辟在建项目“绿色通道”,推动项目规划与储备建设实施有效衔接,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和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切实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
三是严格管理。要完善“借、管、还”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债券资金支出监管,落实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责任。要完善专项债券项目资产台账,分类管理项目资产,确保政府负债与项目资产平衡。此外,还要探索专项债券提前偿付,研究建立健全偿债准备金制度,保障专项债券偿付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