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三农  工业机器人  乙方  二手数控车床  二手挖掘机  上海进口报关公司  二手工程机械  二手反应釜  二手机械进口报关  2022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成果与面临的挑战

   2024-10-16 网络整理佚名600
核心提示:作者:白雪华(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经过多年的投入和建设,我国已建成中央、省、市、县、乡、村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目前,我国共拥有县级及县级以上文化馆3500多家。

作者:白雪华(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

经过多年的投资建设,我国已建成中央、省、市、县、乡、村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目前,我国有县级以上文化馆3500多个。县级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4.02万个,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57万个。这些文化馆(中心)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驿站装修风格__文化驿站意义

2024年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北京首钢园区展示的公共文化站样板间。光明日报记者 韩野婷 摄/光明影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公共文化建设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挑战。比如,一些城镇由于人口减少,文化站设施和资源闲置问题较为突出,而在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明显不足。按照以往的思路,为了弥补景区等地公共文化服务的短板,应该在这些地方建设一批文化中心和车站设施。但新建博物馆、车站面临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景区等地人流变化较大。新博物馆站建成后,如果人流量减少,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公共文化站是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推出的低投资、可移动、软硬件一体化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弥补景区等场所公共文化服务短板的服务。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从硬件上看,公共文化站是一种可移动、可组装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公共文化站可以建在人流量大、需求大的地方,使站的服务尽可能贴近群众生活。由于是移动空间,因此不占地,可以根据需要快速搭建,并且车站的功能模块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例如,在文化活动丰富的地方,可以增加互动体验区的面积;人流量大的地方,可增设休息区、阅读区设施。这种集合性使公共文化站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需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从软件角度看,公共文化站是集文化展示、互动体验、智慧服务于一体、可动态更新资源内容的综合性文化平台。该站以公共文化云平台为支撑,综合运用5G、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整合汇聚特色文化艺术资源,可为群众提供欣赏、观看等互动性、沉浸式、大众化服务。 、培训和经验。场景。公共文化站实行一站式综合管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实时客流监测、用户兴趣分析、内容智能分发、软硬件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定制化控制和内容播控,可实现有效运营和低成本。 -24小时无人值守运行成本低。

除了提供文化服务外,公共文化站还可以根据公众的需求嵌入其他功能的硬件模块,如自助售货机、电动车充电桩、快递柜、公厕等,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人们的生活。公共文化站的文化服务内容可供公众免费使用。自动售货机、电动汽车充电桩等硬件的管理权属于企业,采取按使用付费的模式。这样,事业与产业结合起来,社会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动员。主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站与传统文化馆的显着区别。当然,无论增加多少业务模块,公共文化站本质上都是公共服务项目,解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

去年10月,全国首个公共文化站在北京市大兴区三间房村正式投入运营。根据村民需求,车站配备了数字古琴舞台、智能钢琴、舞蹈体验室、数字书法舞台、有声读物、阅览亭、数字医疗诊所、大数据墙构建沉浸式数字体验空间。 。过去,三间房村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都比较简单。公共文化站成立以来,村民的文化生活空前丰富。读书、唱歌、学书法、学古琴、学舞蹈……车站不仅受到三间房村村民的欢迎,还吸引了周边村庄的大批村民参与文化活动。

除农村外,景区、商场、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场所都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配置公共文化站。比如,继三间房村之后,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学院公共文化站也投入使用,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提供文化云广播、旅游攻略、书法、卡拉OK、音视频、读书、听书、钢琴、棋牌、健身、健康监测等12个方面的数字文化服务和体验。

公共文化站就像毛细血管,可以编织密集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弥补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不足的短板,把优质文化资源直接输送到群众手中。今年6月,“24小时无人值守公共文化站”被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列入2024年度全国文化和旅游装备技术提升优秀案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到达社会的直接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从创意创意到项目实施,公共文化站汇聚了高校、企业等各方力量。公共文化站可以根据用户兴趣分发内容,大大提高文化供给和文化需求的匹配度。从这个角度来看,建设公共文化站是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的有益探索。

公共文化站建设刚刚起步。希望各方人士积极参与,共同把“文化小站”建设成为“民生大工程”。

(光明日报记者韩野婷采访编译)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16日第13页)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4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