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的价值】
作者:孙伟科(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院艺术部主任)
从创作和产生的作品数量上看,从作家个性的自由展现和充分发展上看,从读者从文学中获得的精神滋养上看,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但我们今天能否创作出与历史经典相媲美的作品呢?有什么伟大的作品值得这个深刻变革的时代呢?
文学要想走向“顶峰”,首先要面对“顶峰”,面对历代经典作品所标记的高度。汲取文学经典的精髓和滋养,重新认识当今时代文学写作的价值,是登上文学“巅峰”不可或缺的宝贵经验和历史借鉴。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文学经典,《红楼梦》是曹雪芹的潜心之作。它的写作过程、内容深度、创作方式、传播渠道、经典化过程,都阐释了文学价值如何产生的奥秘,对于我们理解当今时代至关重要。文学写作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漫画《红楼梦》档案照片
文学价值的产生有赖于正确、科学的创作精神的引导
曹雪芹的家庭从富贵到贫穷,让他经历了人生的巨大落差,尝尽了人间的冷暖。 《红楼梦》就是根据他和家人的故事创作的。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他开始撰写《哀鸿轩》。当他开始写作时,他还不到二十岁。他花了十年时间精心打造,五次大规模增删改订。在他三十岁左右的时候,《红楼梦》的主体文本就基本形成了。但此时的作品已经超越了“家事”,超越了《风月宝剑》的说教劝诫,超越了宣扬色空观念的《情僧录》。小说主题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作者思想升华、自我改造、精神涅槃的结果。这说明作家只有具备“十年磨一剑”的创作精神,才能克服创作中的“浮躁”心态。当今的文学创作环境或许更加复杂,但文学的本质价值和内在逻辑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作家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保持足够的耐力,保持高度的专注。如果一味沉迷于功利,一味向金钱低头,就不可能创作出经典作品。
“一张纸,满是荒唐的话语,一把辛酸的泪水。都说作者疯了,谁能明白其中的意思。”曹雪芹一生只完成了一件作品。这需要怎样的决心和勇气?甚至在完成之后,他又花了十年的时间不断修改,精炼字句,修正“主旋律谈情说爱”的想法,以达到他心中的“完美”。即便如此,曹雪芹在定稿阶段仍然没有发表手稿。相反,他将手稿在志同道合、审美趣味大致相同的朋友中流传,征求修改意见。直到他突然去世,他无法完成稿件的全部修改,作品只能修改。它以手稿的形式在读者之间流传。随着时间的积累、读者的口耳相传、印刷本的大量传播,《红楼梦》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作品纯粹的文风、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给历代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细腻的情感、真切的人性、深邃的哲学思想,共同造就了经典作品《红楼梦》的“实质美”,它既蕴含着作者完成艺术作品的艰辛过程,也包含了作者独自攀登的过程。登上高楼。精神上的痛苦、不被世人理解的创作初衷、不被世人理解的主角创作,都成为了“谁能明白其中的意义”的感叹。不向“世俗”妥协,不向“时尚”低头,不被“时尚”所迷惑,这显示了曹雪芹强大的内在力量和坚定的审美信仰。因此,创作出一部好的作品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一部作品如果不能形成一个独立的精神空间供人们安放真实善良的心灵、表达美好的愿望,就绝对不可能成为经典。
作为中国文学经典的代表作,《红楼梦》蕴含着文艺创作的基本原则,也展现了文艺创作的最高追求。这也存在于其他艺术经典的作品中,如但丁、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它们共同展示了艺术创作的规律,传达了文学写作的本质价值。文学经典用生动的语言节奏、巧妙的语言运用,构建了一个供读者畅游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是无限开放、丰富多彩的。
文学价值的产生有赖于深深植根于社会生活和时代土壤。
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通常反映特定的社会风貌和生活方式,为人们了解历史和社会提供了重要途径。如果曹雪芹没有对当时的社会生活进行全景观察和微观分析,他不可能贡献出《红楼梦》这样的杰作。
“全景”要求作家有能力从有限的内容中展现无限的生活空间,有深度和广度面对现实生活。 “微观风格”要求作家具有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能够看到常人看不到的内容。实现两者的结合是更高的追求。 《红楼梦》有史诗般宏大的文笔和宏观的描写,还有常人无法捕捉到的生活细节,如“凤姐持家”、“晴雯撕扇”、“鸳鸯抗婚”, 《厨房风暴》、《惜春画园》、《香《灵雪诗》》等等,这些人物都成为了艺术画面中“锦”的亮点,是“多主题”的充分体现。 《红楼梦》的复调演变。
同时,《红楼梦》不仅用“一家之事”来描述“百家之事”,涵盖了一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还用显微镜展现了人物的性格。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主要人物,尤其是贾宝玉所蕴含的“人文”内容的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艺术高度。正是这种“丰富、扩大”的审美追求,使曹雪芹成为了一位胸怀空前、境界非凡、穿越古今的伟大作家。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将社会生活的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但作者并不是知识大师。里面的“百科知识”就像盐溶解在水中,看不见、无色,但通过对人物的理解、对故事的推测、对结局的对比,却能真正“尝”到“知”。这是因为曹雪芹始终沉浸在时代氛围中的生活场景中,洞察到了人生的价值和世事的规律。
因此,作家只有充分尊重生命,积极拥抱时代,他的创作才有内在的灵魂,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作家以个体“小我”的文笔写出时代“大我”的故事,以敏锐的感知牢牢扎根于生活土壤,为社会现实注入独特的创作精神和审美情感。 ,他能创造出一些有独特特色的东西吗?具有深刻思想、生活气息、审美风格的作品,能够引发人们对时代、对人生的深入思考。这是文学写作永恒的追求和价值。
文学价值的生成依赖于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的自觉创新。
优秀的作家是艺术上不懈的创新者。如果过去的人物塑造、性格类型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过去的艺术风格不能与当今时代相称,那么作家就必须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不断拓展。艺术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更加深刻。优秀作家之所以能够实现创新,与他们对生活与艺术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密切相关。
《红楼梦》体现了人生的“本性”。小说内容所表达的人物、故事和结局,就像“还原”了生活。只有扎根于生活的土地,对世界、对人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找到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是敢于告别一切旧套路、旧写作方法的基础和信心。曹雪芹在小说中明确表示,不写伤世的小说,不写侮辱人妻女的小说,不写才子佳人的小说,不写万人迷的小说。具有相同的外表和相同的声音。因此,《红楼梦》能够成为鲁迅所说的“打破传统思维和写作方式”的作品。这就是曹雪芹在艺术追求中所表现出的创新精神。当前,作家应积极探索新的文学形式和写作风格,发现新的表现手法和叙事方法,用优秀作品书写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统,传递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体验,在创新中求真务实。善与美赋予新的内涵,使文学的书写价值更加多元和丰富。
文学经典中所蕴含的思想力量、道德高度、审美情趣和诗意智慧,是其成为“巅峰”的秘密。文学经典往往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能够在尊重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向上,不断攀高,用心深挖,从而在文学的天空下脱颖而出。它屹立在新的“高峰”,为时代树立了新的文学坐标,给读者新的审美享受和精神启迪。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16日第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