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白酒行业来说,10月是极其关键的一个月——大部分一二线名酒在11月落户,部分名酒甚至在10月落户。
过去几年,由于行业向好以及涨价预期,除少数企业主动控货、延期外,大部分名酒已在10月份完成全年全部货款回笼。支付。不过,这种“惯性”今年并没有延续。
近日,名酒研究院在市场调研中获悉,酒商期待的“金九银十”并没有出现。销售受阻影响了经销商信心,商家回款意愿偏弱,导致年末疲软、开年乏力。
1、“胜局难定”,首当其冲的就是麻酒酒。
“除了五粮液,我还没有听说其他名酒释放出‘结束战斗’和‘开门红’的积极信号。”西安商人王先生透露,与往年相比,今年白酒行业的“收官之战”来得更晚,难度也更大。对于酱料和酒类来说尤其如此。
名酒研究院在与全国多地商家沟通后了解到,往年10月完成全年还款的名酒中,到目前为止,完成还款或接近完成还款的仅有少数。 。其中大部分已完成还款。还款进度约为80%。其中,茅台酒因价格不稳定,还款进度更加滞后。
“公司要求10月底之前结清,我们地区今年的目标可能是60%到70%左右。”某名酒企业的品牌营销人员向名酒研究院透露,今年该公司的营销思路发生了转变,从考核商家任务转向考核营销质量,重点是消费培育,但不在渠道销售上。但实际情况是,终端、营销人员、资源配置都很难达到公司预设的目标。加之竞争激烈,任务无法完成,付款也无法完成。
多位经营该公司产品的商家表示,如果公司不出台新的激励政策,10月份就基本不可能完成年初制定的任务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在“关门难”的酒企中,马酒首当其冲。商家普遍反映,酱酒渠道库存巨大,而近期几大主流单品批发价格的下滑,直接导致商家无法备货甚至出货。很多二线酱酒企业的年回报率都在60%左右,距离年度目标可以说还很遥远。
名酒研究院注意到,还款基本完成的情况主要有三种:一是公司产品利润高,商家利润在10%以上;二是及时增加市场投入或还款激励,刺激商户完成还款。三是公司经销商大多为国有单位,资金实力雄厚,“蓄水”能力较强。
2、量价博弈激烈,“企业出手难”
事实上,刺激商家收钱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大支付激励或者市场投入。但今年企业不敢采用这种变相降低产品出厂价的方式。
原因在于:今年以来,行业量价博弈日趋激烈,“要价”或“要量”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考虑。事实也证明,渠道投入的大部分费用都体现在交易价格的同步下降上。此外,随着“双11”的临近,新一轮的“卖战”已经打响。公司担心额外的市场投资。商家会因为筹集资金、减少库存等原因主动或被动地出售商品,加速产品价格上涨。磁盘崩溃。
某一线品牌产区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向名酒研究院透露,与往年相比,今年电商平台对名酒的“双11”补贴力度前所未有,给产品价格带来了巨大压力。 。在以往的电商节日和传统节日中,“讨价还价”的现象就已经出现。加之公司年内大部分市场投入均需规范运营,不敢过多推入渠道,“最后一战”只能一再推迟。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渠道库存巨大,部分酱酒品牌在“要价”、“要量”方面出现了“放弃待遇”的迹象。
“目前,只要能完成交易,公司就默许了,不关心串货、乱定价,已经打算不做这个产品了。”经营大型中高端酱酒的成都商人张先生表示,酱酒品牌预计有半年以上的库存,一旦库存清空,不打算做更多的事情。其言辞中有一种无奈之意,那就是投降,赔了一半的钱。
3、码头“不囤货”,商家信心不足
除了厂家“出手困难”,终端“不备货”也加剧了商户付款的谨慎态度。这种心态的蔓延,甚至影响了明年的信心。
“能盈利的终端产品很少,以前大家都敢囤货一两个月,现在基本上周周就周转了。”西安一位码头商户韦先生表示,今年他的生意同比下滑明显,囤货风险很大。 ,甚至在需要的时候直接从同行调货。
通过“调货”应对突发事件,是当前终端卖场的一个缩影。
南京商人李先生也表示,配送网络明显的变化是“货不能再打包了”,每个终端店购买的商品数量也比往年少了很多。据他介绍,截至目前,他经营的某酒款付款进度约为80%,发货进度约为65%。但算上未发货的库存,也就4个月左右。
谈及“不付款”是否会影响日常运营以及厂家情绪问题,他认为,从日常运营来看,大件物品已付款但未发货。社会库存充足,货源基本能满足;厂家情感上,有实力、操作规范的商家永远具有竞争力。毕竟保存实力也没什么不好。强行加杠杆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
需要注意的是,顶级名酒年底和明年的还款政策尚未明确,这也是其他企业不敢制定新的还款政策、商家不敢还款的另一个原因。
“各个葡萄酒品牌都在观望,主要是看顶级名酒的动态。如果顶级名酒都减量,那么其他酒庄也可能会减量。但从目前的市场情况和信号来看,顶级名酒已发“预计顶级名酒的成交量不会减少,反而可能保持不变,甚至有所增加。”广州商人王先生认为,到下个月,顶级名酒的最终动作就出来了。名酒可能会陆续问世,毕竟只要有名酒完成了年度任务,就会刺激其他名酒纷纷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