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照顾孩子捉襟见肘时,我常常想起妈妈养育五个孩子,但她能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想起她种的菜园和庄稼长得开心,大家都羡慕不已;特别是这位识字不懂的母亲,把五个孩子都送上了大学,有的还去了研究生院。这在上世纪 90 年代的农村是极其罕见和轰动的,以至于村里总有一些平时不怎么互动的小孩子来我家看电视和聊天。我妈妈说,她是来求我家“风水”的祝福的。
如果我家真的有“风水”,那肯定是我妈妈给的。即使在今天,妈妈离开我们近 20 年后,我依然能感受到妈妈的祝福,当我悲观、迷茫、无法持续时,总有妈妈忙碌而坚定的身影指引着我。因此,我似乎有勇气和力量再次向前迈进。
我母亲出生于 1951 年,有五个兄弟姐妹。那时候,我爷爷身体不太好,我奶奶经常在医院照顾我爷爷,所以我妈妈拿了一个大簸箕放在大厅的地板上,带着姐姐们睡在上面,这样她就可以听门声,为晚上回来的奶奶打开门闩。
妈妈上学的时候,家里围墙围着,饥饿难忍,读书是一种奢侈,所以妈妈搬了个小凳子到学校,连续坐了三天才回家。虽然妈妈读书不多,但能说会道,能干,长得帅气,还有一个嫁得很远的阿姨,想带她去省城打工,但最后因为没有受过教育而放弃了。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有很多人来求婚,但奶奶只关心她的阿姨和侄子,妈妈坚决不同意“亲亲亲”,所以爸爸才有机会“生下来”。
多年来,我一直在想,嫁给爸爸是妈妈逃避“婴儿之吻”的最后手段,还是她真的有辨别珍珠的能力。毕竟,那时候的爸爸容貌平庸,身材矮小,妈妈根本没有一见钟情的可能;再说了,我爸爸不善言辞,不爱笑,也不懂得用词。但我爸爸读过书,被昵称为“聪明”,我妈妈肯定知道。记得小时候,妈妈在家里故意逗我们,让我们喊“聪明”,爸爸的一巴掌却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打”我们。
至于说爸爸还是挺有才华的,吹笛子弹二胡,都是自学成才的,那完全是妈妈在《宜家》之后出乎意料的喜悦。或许,母亲克服了外表、家境等人的看法阻碍,最终选择了父亲,就是为了弥补自己没有考上学校的遗憾。
都说是“宜家”,但我妈妈的生活并不容易。也许,这只是我的看法。母亲快乐和快乐可能不是真的。如果不是因为它的乐趣,我妈妈怎么能种这么多地,不停地清理荒地;有这么多孩子,让孩子读这么多书。如果不是好玩,妈妈怎么会对自己这么严格,庄稼要长得长得好,房子也要收拾干净。我的印象是,妈妈干活如风,双脚不碰地,不停转动,忙着菜园,忙着农活,忙着做家务,做鞋,织布,织毛衣,是个里里外外的好手。妈妈一大早就去田里干活,抽紧时间回家给我们早上学习的我们做饭,还得和我们看到冰冷的炉子就气得跑去学校的我们斗智斗勇。
莫言说,他对妈妈的印象经常在她工作的时候哼起一首小歌。妈妈不哼一首小歌,但她的步伐轻快,她的语气高亢,她不纠结,她不抱怨,她总是向前看。农场忙的时候,她晚上洗衣服,因为只有晚上洗完一大户人的衣服后,她才会耽误第二天的农活,所以她从来不考虑辛苦的工作。雨前,她会赶紧给棉花施肥,雨来临时,她并不在意,她也不会因为自己被汤淋湿而伤心。
暑假期间,当我们看到妈妈在烈日下外出工作时,我们也会凭良心发现,主动和妈妈一起去田里锄头,但当她出门看到我们还在午休时,她断然不给我们打电话, 也许她这样做了,但她不会坚持叫醒我们。月底,全家忙着买年货,但生活能力低下的爸爸却愣住了整个上午在市集上来回穿梭无数次,最后缺了这个那个,妈妈似乎很恼火,却又像个陌生人:“就是这样的人!”
宽容待人,残忍自己,这就是妈妈。妈妈对自己的无情,看似冷漠,实则苦不堪言,她这个时间管理高手,其实是建立在透支身体的前提之上的。我妈妈在 56 岁时死于胃癌,她长期不规律的饮食是罪魁祸首。在田里干活,她经常忘记吃饭;忙碌了一夜,全家人都吃了一顿好饭,她却饿得没胃口,眼里从来没有自己。
她眼中只有庄稼和孩子。凭着她的勤奋和经验,家里每年都有好收成,不仅不缺粮食,还卖掉一部分粮食补贴家里。妈妈看世界小,要求少,容易满足,她坚决、坚决、很少内耗,她给自己的底线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每一亩土地的产量最大化。
为了教育孩子,母亲们也有一条红线:她们必须阅读。没想到平时什么都不向我们求的妈妈,在学习这件事上竟然如此争强好胜,甚至可以说是狠心辣。当时,我是班上为数不多的进入市一中的孩子之一,但我因为无法适应住宿而不想学习。妈妈一寸也不让步,她摆了摆手,颇有几分“傲慢”:“你得读书,不读书的人会知道,不知道的人还觉得我请不起你!人争一口气,树活一皮,我还要这张脸!”
妈妈真的是“为我挥手,如听万松”,但不是松树波澜,泉水潺潺,是雷声,山海沦海,大地震山。也许是我妈妈强大的基因在我身上起了作用,当她拿着棍子开车送我去车站时,我没有反抗。
妈妈还是不能放心,有空就去给我洗衣服和被子,还经常让弟弟妹妹骑着自行车送饭菜上学。就这样,在妈妈的宽容和恩典下,我读完了高中学业,走出了家乡。上学是底线,至于我学得怎么样,我妈妈给我留了很大的回旋余地。当我委婉地告诉妈妈,高中毕业后也有很多人考不上大学时,妈妈轻描淡写地说:“如果你考不上,我会支持你。”
这位母亲并不知道,当时,她自信的保证和毫不犹豫的支持,给了担心成绩的女儿多了多少安全感。直到我读博士,身患绝症的妈妈不忍心看到我在上海和武汉之间辗转反侧,一如既往的“嚣张”:“你不想上学,治好我的病,我来支持你——”。
回顾妈妈的青春岁月,好像和妈妈聊过人生、聊过教育。虽然我妈妈不懂教育,但她给了我最丰富的精神食粮,那就是她身上无穷无尽的力量。那时候读书主要靠自己,家长的参与程度不深,只要愿意读书,并且有一定的智商保证,读书并不难,但读书的来源必须来自家庭,家长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状况会深深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努力意愿。而我从妈妈身上获益的是她的那种勤奋和无情、坚强和韧性、朴实和快乐、自信和大气,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冷静和面对敌人时的开放。
这是妈妈送给我们家的最好的“风水”,而这一切都来自于她对生活和孩子强烈而持久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