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生产力并取得突破。” 13日,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成都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丁晓斌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并排列出了整整一页的工作计划。
成都科教资源丰富,创新要素活跃。近年来,先后入选首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有条件、有责任将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做出更大的贡献。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市科技部门,成都市科技局有哪些具体策略?我们在导演的笔记本里找到了答案。
丁晓斌 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
从创新源头寻找动力
推进“平台+园区+转型”一体化机制
想要从创新源泉获得动力,离不开各大平台的支持。目前,成都拥有1个国家实验室、4个国家创新中心、10个国家和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些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我们将继续推进科研组织形式和方式改革,继续集聚‘国家队’、壮大‘实验室’。”丁晓斌表示,除了确保大平台本身建设外,成都还将积极探索落实大平台产生的大量技术成果转化机制。在此过程中,新型研发机构发挥着关键作用。
“我们将以需求为导向,与大机构、研究所合作,建立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推进‘平台+园区+转化’一体化机制。”这些方法包括成立专业公司、利用产业基金以投资孵化的形式促进其成果转化。
转化为结果并获得结果
打造“试点+”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在丁晓斌看来,成果转化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路径。因此,“我们必须转向成果转化才能取得成果”。
信息不对称是当前成果转化面临的一大难题。这些信息不对称包括找技术、找资金、找平台等。“围绕这些重大问题深化改革,我们会更加注重有组织推动、自觉对接。”他举了一个例子。成都已部署60多个试点平台。未来还将重点关注园区发展和未来产业布局。试验平台打造“试点+孵化”、“试点+投资”、“试点+基金”、“试点+人才培养”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除了试点平台外,成都还将加大专业化成果转化发展和服务机制建设,引进国际技术转移机构,“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同时,定期举办“科技天府·智汇成功”和“校企双入·探矿寻宝”活动,大力推广“闺中养”的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向企业主体索取活力
多措并举激发企业创新潜力
“企业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城市强”。丁晓斌提到,要从企业主体获得活力,就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解决好寻找市场、寻找资金、技术等困难。
从资金角度看,成都将持续创新科技金融,推广“积分贷款”、试点“积分担保”,加快落实国家企业科技攻关加计扣除政策。发展投入,用“一池活水”支撑企业技术创新。
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开发投入,支持企业牵头参与国家重大研发计划。成都市将通过政策引导,对企业研发投入,特别是企业购买高等院校成果在成都转化的给予财政补贴。
场景是企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协同部门,探索应用场景,用‘揭榜’的方式实现科技创新产品落地。一方面推动技术推广和迭代,另一方面推动科技创新产品落地。”帮助企业完善商业模式,让成都解决方案真正走向市场。”多措并举,真正调动和激发万千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创新潜力。
优化创新发展生态
加快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大型科技交易市场
创新还需要优化生态。
丁晓斌提到,成渝双城经济圈正在共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两地拥有大型机构、高校仪器设备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为盘活这些科技创新资源,成都市依托市场化专业机构,组建专业公司,推动这些仪器设施向企业、园区开放。同时,成都还重点发展产业园区,建设共享、分布式的科研仪器设备,实现资源共享。
“在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成都还将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成都企业在境外设立技术研发公司和产品研发平台。”他透露,目前,成都市正在制定实施鼓励外资研发机构落户成都的扶持政策和政策。措施。
打造国际科技交流平台,成都明年将举办“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并积极争取在成都建立“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通过这些平台和活动,我们将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增加全球资源。”要素聚集和配置能力,加快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科技交易市场。 ”
红星新闻记者 彭向平
于蔓歌 编辑
(下载红星新闻并提交报道即可赢取奖品!)